本站免费注册无需恶意攻击,有时间做点别的有何不好

服务器2号 服务器3号 服务器5号

申请VIP无广告,支付宝,微信,USDT!
在线客服请尝试以下不同链接如果进不了的话在线客服(1) (2) (3) (4) (5) (6)
(7) (8) (9) 实时开通

查看完整版本: 80年代中印桑多洛河谷冲突让印度头脑清醒

guanhxing 2007-4-25 08:33

80年代中印桑多洛河谷冲突让印度头脑清醒

 [size=4][color=Blue] 1962年的失利深深地挫伤了印度这个大国的自尊心,印度知道要想抚平创伤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中国复仇。尽管在80年代印度各党派都同意继续中印关系正常化的进程,确保了印度对华外交政策的连续性,但是,拉•甘地个人对中印关系正常化却并不感兴趣,拒绝了邓小平提出的关于边界问题的一揽子交易,并且在陆军势力的鼓动下重拾尼赫鲁的“前进政策”。经过多年来苏联的支援而实力大增的印度认为,报复1962年失败的时机已到,在1986年印度成立非法的“阿鲁纳恰尔邦”,于是印度军队在中印边境东段举行军事演习并越过双方实际控制线蚕食中国领土导致在1987年3月与解放军在桑多洛河谷发生激战。
  解放军在这次冲突中,让印军发热的头脑重新又冷静下来,印度政府发现中国军人并不象陆军将领所说的不堪一击。同时印度的挑衅也不符合美苏两国的利益,由于美苏对峙,他们无力支援印度对抗中国。早在1986年,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访问新德里,婉转地向印度传达了一个信息——如果中印间发生冲突,苏联不会履行苏印条约中对印度的承诺。
  1987年的那次中印边境冲突规模不大,交火时间也很短,但紧张对峙持续了一个多月时间。印军被击毙16人,受伤人数不详。虽然具体情况不清楚,但阵亡的印军中有6具尸体是由我方交还给印方的,说明很可能是印军入侵我方控制区然后被击毙的。当时路透社援引印度的报道说是中国军队首先在一个有争议的山口树立五星红旗,然后引发的冲突,印度军队在驱逐中国军队的途中遭到有预谋的伏击,为避免事态扩大,印军撤离了交火区。我方损失情况也不清楚,不过看来印度又吃了亏。实际上在80年代的反蚕食的斗争中,我方争回了麦线以南的部分土地,今天的实际控制线并不完全按麦线行走。但大体趋势,则可能无法挽回。
  在卤莽地边境军事试探遭到了挫折后,印度政府重又务实起来,1988年12月甘地总理克服种种阻力成功访华。中国与印度的关系开始了缓慢但逐步平稳地解冻(尽管其中又有曲折),两国边界未再发生大的战斗。 [/color][/size]

skywind 2007-4-25 09:06

没想到在80年代还发生了中印冲突

胡思乱想 2007-4-25 09:41

我国真的多灾多难啊,但是我相信我们最可爱的人是可以战胜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人!

喜欢大海的冈 2007-4-25 17:21

阿三的怪脾气,不打不认输呀。

sex010 2007-7-14 22:34

没听说过这次战斗,但我认为到目前为止印度阿三还没清醒,还抱着麦克马洪线不放,还应当狠狠教训一次。

tianxiafeel 2007-7-14 23:40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gansixixi 2007-7-17 23:25

印度好不容易有了发展的机会,却想着称霸,下场堪忧啊。

pillboy 2007-7-18 10:37

印度这个小阿三,太小看中国了,中国就应该把新德里攻下来,看小阿三还感不感乱来.提供几个战役,让大家看看,中国是怎样打小阿三的.
战例1   西山口一邦迪拉反击战中,我某部9连副班长庞国兴,在和主力失散的情况下,和另外3名战士自动组成战斗小组,使用2支56式冲锋枪和2支56式半自动步枪,深入印军纵深7.5千米,多次主动向敌人优势兵力发起冲击,占领两个炮兵阵地,缴获7门87.6毫米加农榴弹炮,后又配合主力部队缴获另外8门。      
战例2   印军第7旅第9旁遮普联队的一个巡逻队遭到攻击时,乔杜里少校向他的旅长达尔维将军请求火力支援,结果在距离1500 米以外二线阵地上的达尔维拒绝开火,一个奇怪的理由是看不清目标和事先未曾标定距离。其实,是达尔维顾虑我军迫击炮的轰击。   
战例3   西山口主阵地上印军三挺重机枪火力配备很内行,中间一挺靠前,左右两挺靠后,这样即可以互相支援,又不会被一下子全消灭。曾把我军某团前指压制在一个巨石后面(幸亏印军没有用迫击炮打几下),该团一个平时号称"十发十中"的75炮班在1000米外对故重机枪射击,由于测距不准(75毫米无后坐力炮在远距离射击时,准确测距非常关键,尤其是山地,很容易误判),三发不中,最后班长爬上去用手榴弹炸掉了前面的重机枪.但是我军一个连遭到印军另外2挺机枪的侧射,向敌冲击的三个排全部伤亡。
战例4   在多龙桥战斗中,印军马德拉斯联队第1营(欠第4连)从邦迪拉逃跑,于11月21日 10时到过多龙桥,多龙桥东南700米有我军某营部和1个步兵班(5人)、 1个 82迫击炮排 (15人, 3门炮)以及1个重机枪班(7人),其余部队在3千米外.该营发现敌人后,派指导员王文保、副连长史洪信、班长冯长喜(携带冲锋枪1支,半自动2支)直插桥南堵截过桥的印军;另派5人从北侧山腰迂回印军侧后;又派炮手 4人沿公路由西向东侧击印军:82迫击炮和重机枪在营指占领阵地向印军开火。10时 12分战斗打响,又有炊事班等7人闻声赶来加入桥头战斗,我军首先歼灭已过桥的印军34人,控制了多龙桥.后通过俘虏喊话,迫使其余印军投降,此战我军56人(伤3人)共歼灭印军241人(击毙 35人,俘 88人,投降 118人)。   
战例5   我某营机炮连82迫击炮排(有3门炮、 64发弹),在步兵连被敌机枪拦阻的情况下,虽然雾大看不到目标,但该排根据枪声概略确定射击诸元,以 1800米距离发炮5发,压制了目标.不久敌火力点复活,该排发现故迫击炮阵地和其他暗火力点,于是采用2门炮交替前进的办法,每炮前进40米~100米,射击3~4发,共进行10次射击,耗弹63发,有力的支援了步兵占领 2891高地。   
战例6   我军某82迫击炮班,炮1门,38发弹,1周给养,行军6天,跟随步兵渗透到略马东.12时,发现印军一个炮兵连乘车沿公路开来,该班立即射击,第一发得远弹,第二发命中印军车队尾车,第三发命中首车,然后向印军车队中央炮击,我步兵向敌冲锋,歼灭了这个炮兵连.15时 30分,溃退的敌军大队开来,该班转移阵地 100米,为保证测距准确,采取多人集体目测,取平均值的办法,8发炮弹准确地落在敌群中,把敌人打散,然后又向一股逃窜的印军拦阻射击6发,把敌人拦回,后由步兵全歼.战斗中在来不及装定表尺的情况下,炮手灵活地摇动方向机和高低机,炮弹在敌群中左右开花。        
战例7   进攻"阿印8号"据点的战斗中,骑兵某团无后坐力炮排的 2门57炮,发炮28发,命中25发,摧毁9个地堡,自己无一伤亡.由于在海拔 5000米以上作战,上级要求每排带20发弹,该炮排带了29发.参战的很多分队都努力克服体力困难,尽量增大携弹量。   
战例8   我军在攻击阿印16号据点的战斗中,由于在敌阵地前600米遇到三道雷场,拖延了突击时间,此战仅消灭印军29人,10多名印军逃跑,我军伤亡81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80年代中印桑多洛河谷冲突让印度头脑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