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服务器迁移已顺利完成! 网址全面启用 https

服务器2号 服务器3号 服务器5号

申请VIP无广告,支付宝,微信,USDT!
在线客服请尝试以下不同链接如果进不了的话在线客服(1) (2) (3) (4) (5) (6)
(7) (8) (9) 实时开通

查看完整版本: 败军之将,何以言勇?———陨落在孟良山上的张灵甫

ilzzz 2007-5-13 11:12

败军之将,何以言勇?———陨落在孟良山上的张灵甫

最近关于蒋正规军抗日不抗日的帖子很火,我也从侧面分析下他手下的大将,大概能看出"国军"为何会败给"共军",张灵甫将军是一员虎将,在抗日战争中身先士卒,为国英勇奋战。他的抗战功绩是值得后人怀念和推崇,对于抗战的历史来说,觉得张灵甫将军无愧于“中华英雄”的称号。但对于在内战中的表现来看(如先抛开政治立场,冷眼旁观来看)翻开一些史书及记载就会有些觉得张将军在对中共作战中,战术上却过于的轻狂自大,过于的刚愎固执,也可说张之死局实也可说是自找。而且其与三国时丢失街亭的马谡时的情况也有几分的相似。


孟良崮之战的经过及当时国军的战略布局



孟良崮之战之前,国民党进攻沂蒙山区的部署是
(1)整七十四师张灵甫部暂归整八十三师李天霞指挥,进出桃圩掩护八十三师进占界牌,并与整十一师胡琏部协攻蒙阴。

(2)整二十五师黄百韬部俟七十四师张灵甫部占领蒙阴后即由费县进出蒙阴,并指挥整六十五师李振部配制于左冀后,控制于蒙阴、新泰之间,联系王凌云的整九师,尔后统一前进。

但张灵甫虽与八十三师师长李天霞同为王耀武的部属,但做为黄埔四期的张灵甫很看不起黄埔三期的李天霞,虽在战术上配合上以汤恩伯的命令张要暂归李指挥,但张却实是心中不愿,故当七十四师到达桃圩、 蒙阴之线后,张就自请归整二十五师黄百韬的指挥。但对于黄百韬,张也是自大惯了,自视极高并不很卖黄的帐。故孟良崮战前,国民党的八十三师及二十五师的师长就都极讨厌张灵甫。如张将要进出坦埠,就开始修朵庄到坦埠的公路,黄百韬认为动做太大,实是暴露了战略意图,于是加以制止,张并不听从而只是说:“正要引匪前来。”等发现解放军的主力已由蒋峪,悦庄南下时,黄又急令张退守朵庄桃圩之线,控制天马岭。左冀紧靠八十三师,右紧接二十五师,本黄百韬的战略甚为高明,原定于以沂水支流为障合八十三,七十四,二十五,六十五等四个师连结固守另以七十四,二十五师各一部固守天马岭及虾蟆岭,形成稳妥并攻防极佳的一字长蛇阵。但张自视过高,一是看不起同僚;二又是看不起解放军立攻心切。并拒不接命,并放弃天马岭,独占孟良崮。他说:“找解放军的主力还找不着,现在来的正好,等我来吸住他们。”而黄百韬当时劝他说:“你装备多,车辆多,怎上山去防守?而且如山上无水,你怎么办?”张说:“置之死地而后生,机不可失。”(便如三国时马谡不听王平之劝上山防守之言)于是张独上孟良崮。本按他的本意,是想以他部来吸引住解放军主力,然后用其他的三个主力师给共军在外再来个反大包围打个大歼灭仗。但其骄傲惯了,并不与其他部队明说他的战略意图。

但这此解放军攻如疾风劲雨,解放军主力在歼灭莱无的李仙洲部后,立时转而南下。趁胜直击首当其冲的张灵甫的七十四师。而张的身后的八十三师部由于张的自脱离防线,自感过于孤立,而且师长李天霞极其讨厌张灵甫。见张部被围后并不往救,反率部先退向后方的六十四师靠近,以图自保。而二十五师黄百韬部及六十五师李振部也愤张打乱战局,不听命令。并不主动加以救援(同时是因为战线已乱,二十五师及六十五师各都是三面受敌,战局已变得极为不利。同时解放军设重兵打援,二部都怕被围并不敢用重兵解救。而且张被围后还在一味的自大,最初并不怎么向友军求救。)结果是张上了孟良崮不过二日就全军灭亡。王牌师七十四师全师被歼。师长张灵甫以死谢国。

当时孟良崮的战局果然如黄百韬所言,据张的副官逃出后所述,张上孟良崮就丢下了不少的汽车物资,山下原有二个水源,也被解放军阻断。山上无水,人马都渴不受不了。特别是马,二日无水草,都咬断了缰绳,满山的乱跑踏死撞伤士兵无数。当时师内各旅长问张说:“无水怎能执久,必要想办法了”张还说:“置死地而后生,士兵既怕渴,感觉渴还比死难受,还不死力冲下去吗?”(怎感觉就如马谡困街亭时与部属语?)但解放军层层包围,一层层最终还是将七十四全军困死在山上。

总体战略感觉是,张过于自大和未能和同部有机的配合,而是一味的狂妄。不然如七十四师按黄百韬之部属结成一线,以坚兵先疲解放军之众,而且首尾相守相攻。对付山东之解放军部末尝说就不能全胜。只是张的一时狂妄反害人害已。不但使自已亡命孟良,且打乱了战局的发展,也使最终战局惨败,成为党国的罪人。更是以一已之狂断送了国军内最精锐的多少战士的生命。可说是机关算尽太狂妄,反误了卿卿的性命。

中共为何要大力宣扬张灵甫及孟良固之战?

呵呵,不是我军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以此句话来评国共二党之争实可说是精典到位。以军事战力来说,如只以单对单的战斗力及军事素质来说解放军大多不是国军的对手。(后期的三大战役打完后另议)只是解放军在战斗的斗志与决心及凝聚力和协同作战的配和上。国军不如解放军。而最要命的是在兵员的补充回建上,国军更是远不如解放军。而且解放军还有一点就是“快”。常打你个反应不急,而且常是让你想像不到的,如国军将领在分析山东胶东会战的得失中对解放军的优势中就有一条就是称解放军是有百里战斗(即有时在百里之外的解放军可在一夜之间来到战场参加战斗)的能力。


就如本次蒋的重点进攻山东的行动,知道为什么中共也要那么卖力的为陈粟宣传孟良固大捷吗?一是确实张是蒋的嫡系王牌,被解放军在三日内消灭确实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情,但最主要的是,在蒋的重点进攻胶东陈粟的战争中,国军实是打得山东解放军太惨。陈粟除消灭了李仙洲部及张灵甫的七十四师确实的还有点看头外(自已的损失也很惨)在后的战役中基本是被国军打得只得四处逃窜(好听点的是四处军事转移)。如其后的鲁南黄麻战役中,国军进攻占领了解放军的进出要道----东里店与黄麻。然后诱使陈粟主力来这一地区,然后实施包围进行围歼。结果解放军主力果然中招。于一九四七年七月十八日从悦庄进围黄麻。结果被国军重创,并实施了反包围。但由于国军东,北,西三面部队末能协调好,部队前进参差不齐。同时鲁村方面的第五军,虽也向黄麻合围,但也末能赶上协力合围。


于是出现空档给解放军逃过一劫。到七月二十三日时解放军主力才得以解围北去。而此时解放军还心不死,于是又在临朐将李弥部包围,结果陈粟解放军又是包围不成反被重创不得不解围撤退。同时国军一再进逼,扫荡胶东解放军根据地。解放军只得一退再退,实行军事大转移,不再敢与国军交战。而此时的国军虽末再抓住华东解放军主力,但一路重创解放军各部,而且将解放军根据地的物资给养积累掠夺一空。使得解放军在山东多年积累的物资全部损坏。如十二月二日,国军五十四师,扫荡解放军钜齿山的物资基地,将物资全部破坏或掠夺。严重打击了山东解放军的实力与士气。十二月国军范汉杰在青岛召开会议总结战果,各部除都大量掠夺了许多物资及重创解放军外,已发现不了解放军的大规模的运动动作。总结上报蒋介石说是:“胶东物资已破坏无余,已不存在根据地价值。”同时蒋及各部高级将领也都认为,华东陈粟解放军已无能为力。

国军的战略初步目的已经初步达到。而此时蒋收到情报,占据中国东北的苏联搬走了沈阳兵工厂的机器和用日本关东军四十个师的武器,装备林彪的部队。而且同时指使朝鲜的四个师及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骑兵配合林彪作战。蒋感于东北局势危急,于是下令除整六十四师在城阳修整外二十五师调去安徽,五十四师和李弥的八、九二军都先后调到了东北战场。蒋及国军各重要将领都以为从此华北无事,却不知最后制蒋于死命者,最终还是华东解放军。


而对于国内内部发行的早期文史对于蒋对山东的进剿成果的结束评语是:“虽作战的目的在消灭敌于战场,蒋军并末达到这一目的,可是人民的物资,被破坏掠夺,不可计数。显然华东解放军在物资历亏损影响战力的原因下,推迟了淮海会战的日期,从而迟延了革命胜利完成。是由于这一罪恶活动所造成。”

张的战略意图及对中共当时战力的轻视

呵呵,历史常从不同的人群及角度来看,就常会有不同的看法。从楼上的战图来看,如张能多顶些时日,也确实是可以让国军打一个大的包围战,解放军说实话也是胜得实是冒险。

我所说的张灵甫过于自持骄横,孤军冒进的说法,来自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写的《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一辑(一九六一年九月)此文史选辑的作者都是当时历史事件中的主要负责人或是主要当事人和直接参与者。如二十一辑中第四章节淮海战役的始末----作者就是杜聿明;第二章节淮海战役期间蒋军统帅部的争吵与决策---作者是郭汝瑰;第八章节淮海战役期间蒋与白崇禧的倾轧----作者是宋希濂;而对于张灵甫师的灭亡摘选于第九章节黄百韬的起家与败亡----作者是陈斐。

呵,据陈斐记录所里说,张最初就是打算引共军主力来决战,同时张也在之前并看不起共军的军事实力,所以是孤身冒进,不听黄百韬的战略安排。自持战力强过任何部队,自愿充当钓饵,据守孟良固并放弃了天马岭据点。以致黄百韬原定的以沂水支流为障合八十三,七十四,二十五,六十五等四个师连结固守界牌,蒙阴之线,另以七十四,二十五师各一部固守天马岭及虾蟆岭,阵如长蛇,击头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张则首尾之八十三,六十五二师包围其两侧加以席圈,俟其攻势顿挫后,转守为攻。的战略不能实施。


而张被围后,八十四师从楼上地图可见,也成孤军且师长李天霞理为自保,二是也很是讨厌狂妄的张灵甫,于是立时向青陀寺撤退以图自保,而解放军于是又得以约二个纵队兵力迂回蒙山的西南直向界牌桃圩的后方进行围攻。这样二十五和六十五两师的左、后、右三方面亦受威胁而不敢大胆全力策应孟良固。

而当时如黄百韬指挥二十五、六十五二师全力猛扑天马岭,虾蟆岭,七十四师或不致于被全歼,无如黄一则背感受威胁不能不先求自保,二是张灵甫七十四师号称王牌,向来目中无人。当时的六十五师李振,八十三师的李天霞,二十五师的黄百韬都对张心怀不满,故救援不甚热心,后经多方力,请才派部队去支援。而解放军常以绝对优势的兵力打援,天马岭屹然不动,根本就末影响到孟良固,到十六日夜间,张灵甫已无消息。

张灵甫灭亡后,王耀武多日里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因七十四师是王的老底,王耀武是因为它才由一师长升到方面军的总司令。

而蒋介石更是忧愤交加,暂时放弃了他的主导作战方案-------“压迫到胶东沿海而歼之”而急于召开会议,查究责任,并欲杀黄百韬而甘心。黄得顾祝同、汤恩伯力保,只得了个“撤职留任”的处份。而李天霞是被撤职查办,并取消了汤恩伯的兵团司令之名义。同时此战也才让国民党党政军各级人员,为之震动,这才总结出解放军战力不可低估,于是蒋才不得不将全面进攻的战略,改变为重点进攻,对地区侵犯,改成捕捉主力,求得决战。

从此可见原先国军中对共军的军事战力的严重轻视。想来这也是张灵甫灭亡的主因。国民党的王牌七十二师不过三天就被全歼。一个精锐师在装备地势上远都优于对手,但却连一个星期都顶不住。虽也还有许多的因素,但对此张又能有什么话好说?不然再顶一段时日也许战局也就会不同。但张这个饵也太不小心和没用了。但事实是。。。。还是换一种说法,也就是解放军的战力也太牛了和太让人意想不到了。

孟良固张灵甫死后国民政府对黄百韬的处分和张灵甫与黄百韬的比较。

呵,张不听指挥,独断专行,自设为饵之事也是经过国民党内部战后审察过的。当时张死后,黄埔系大哗,蒋暴怒,并深以黄百韬不死力救张为恨,召开军事会议,就准备杀黄百韬泄恨。黄自知不能身免,于是在会上大胆报告张违命的情况,黄在会上娓娓发言,直达二个钟头,听者动容,当会蒋与诸将都无话可说。后经查实,蒋无法。于是对黄只是撤职留任了事。

说实话纵观国军将领,觉得国人对张也末免过于高抬。如论内战中当时的华东国军第一悍将则不是张灵甫,而是黄百韬,只是黄一直不是黄埔系,是杂牌出身,故在装备上和资历上不如张灵埔,但在实际指挥及军事能力上黄都强过张。如黄虽不是黄埔嫡系,平时不受重用。但一到战场上国军却常让他抵当决战方面,因此常让他指挥同一级单位的一到三个部队。如当时黄只是整二十五师师长,但沂蒙山之役其却同时指挥着整七十四师及整六十五师二个师;在东战役,又让他同时指挥整九十五师,整七十二师,整六十四师及快速第二纵队,交警第五支队;而仓之役也让他同时指挥过整四师。而且黄战力及官兵战斗勇气觉得也比张的部队强,黄曾在其后的黄麻会战中重创解放军,当时黄帅部血战,部下团营都死伤半数以上,土兵阵亡更多达万人。但黄宁死不退。而且当时国军还差一点就包了解放军的饺子。而后的黄更是在盐城附近及丘店之役重创解放军,特别是在丘店之役,黄亲帅战车冲锋,死战八昼夜,杀入解放军重围,救出整编七十二师。(呵,从此看来黄也确实是故意不救七十四师)

故在当时的华东战场上从最勇猛及战果最佳的国军将领就是黄百韬。故当时蒋破例提拔黄这一非黄埔系杂牌出身的师长为军团司令。而国军对黄的评价是刚愎自持,坚持力极强,故每战能督部下效死,虽在处镜异常坚苦时,不灰心,不屈服,常说“能战则战,不能战则死”其后黄在碾庄被围,(非是黄指挥失误,实也可说是蒋总部误了黄和友军骗了黄的因果)黄帅部下血战一十三天,后黄见阵地全破,战局已定,无力回天,于是黄在战地上自尽身亡。而在黄被围的其间,黄曾重创解放军,一时间黄的阵地上都是解放军的尸山血河,伏尸遍野。

当时国军的情报到了总部,何应钦也不得不拍台叫道:“黄百韬真是英雄!”还专门让人用飞机送军功章给黄。而刘峙及顾祝同还大吹了一顿,宣传碾庄大捷,只是一时的战功还是不能解黄的最终困境。最后黄也还是如张一样被困死在阵地之上。(与一身高档装备的七十四师只守了二天就被全歼的战果来比看。张不如黄。说是张当时的武器情况不佳,还不如说是张过于独断轻敌,指挥失误而带部自入死地,如当时张如听黄的指挥,撤回天马岭张又何来此结局,说不好历史可能就会重写)

对于孟良固后国民政府对事件的处理态度和张在于战略上的作用。

孟良固张全军灭亡,蒋当时虽是暴怒,一开始就想着杀人泄愤。但最终的国民党处理结果只是,黄百韬撤职留任,李天霞是被撤职查办,并取消了汤恩伯的兵团司令之名义而已。要知张可是蒋的嫡系王牌,非是一般人可比。但处议的结果可见一斑。

呵,张灵甫整七十四师,于一九四七年五月十三日开始向北进,并进达坦埠时,解放军南下,张灵甫不听黄百韬指挥,放弃天马岭独守孟良固,然后被围,其后张只坚持到五月十六日夜,张灵甫已无消息被歼。呵,张从进军运动到撤退、守备、被围、被歼才是有三天,但实际交战的时间却没那久。就算是满打满算,算是三天。张就很有光彩吗?而且当时张是于一九四七年四月二十日开始北进,进攻沂蒙地区国民党进攻沂蒙山区的部署是:

(1)整七十四师张灵甫部暂归整八十三师李天霞指挥,进出桃圩掩护八十三师进占界牌,并与整十一师胡琏部协攻蒙阴。

(2)整二十五师黄百韬部俟七十四师张灵甫部占领蒙阴后即由费县进出蒙阴,并指挥整六十五师李振部配制于左冀后,控制于蒙阴、新泰之间,联系王凌云的整九师,尔后统一前进。

当时张进占桃圩蒙阴之线时,就曾为了进一步进占坦埠而在修朵庄到至坦埠的公路。当时黄曾下令干预叫停,认为这是在暴露部队的方向。张抗命不听,说是:“正要引匪来!”从张修公路一事来看,张对附近的地形情况还是很清楚的。而且说一个军事高级将领不可能不事先了解地形地况。但张独断专行,头脑发热,看不起解放军,自认为在国内老子第一。对黄百韬的合理提醒和命令并不理会。说是拉到平原上张会守得更久些,那才是YY。利于防守的山地也就守了那么几天,平原地带更利于作战的地形张就也许只会是更惨。对孟良固之役张之惨败,我也只敢说张是太过张狂和太过轻敌一时的头脑发热所致,张也还是一员百战成虎狼的虎将。

对于黄百韬不出死力救张灵甫这也很清楚,从楼上的战图就可看清,二部也就一天的路程,而且黄手上不单是本部二十五师,而且还有靠过来六十五师。黄如真是想真心救张,就不会在张一被围还在那观望。以黄在其后的部队战斗力来说,黄部可才是真的是铁军。只是解放军的的动作太快战力决心太强,张也灭的太快。而且说回来前期黄不立时救张,除去私人恩怨也是正确的,战局刚开,张的独行已刚打乱战局,就算是按张的思路去走,各部也要时间靠拢合围,而且同时还要看清战局这是基本的常识。但张根本就没能成为棋子饵的作用,可说是其他各部根本没多少反应的时间。等张自知不妙,才四处求救。黄受命往救时,已是于事无补。对于李天霞部的情况,从战图也可看得很清楚,李部在张被围后也成孤军,如不退则结局也和张一样罢了,而且从战图上看,李处的位置可比张还更危险。李于危急时撤退保全退守防线也是正途。只是个张太过独断任性,结果是装备最好的部队却被解放军几日内就收拾掉,对此张又还有什么话可好说的?又还有何勇可言?

sex010 2007-7-14 11:30

张灵甫只是员中将,解放军这边出动一名元帅,数员大将,一群中将什么的一起打,焉有不败之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败军之将,何以言勇?———陨落在孟良山上的张灵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