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plbapl 2007-5-18 00:54
中国新编中学历史书 应该怎么写?
先让我们看看中国媒体南方都市报周刊对这一新闻事件的报导。南都周刊的文章说,“秋天的上海,天气好得出奇,33岁的韩云松心情却颇有几分微妙。这位复旦大学第二附中的科研室主任,负责学校所有4个班级的初中历史教学。这种微妙源于从这个学期开始上海市所有初高中学生使用的历史教科书所发生的新变化,而这些新变化,一个月来始终成为网络争议和媒体报导的热点”。
上海历史教科书争议的高潮当然要数纽约时报刊登的一篇报导,《毛去哪里了?--中国修改历史教科书》。纽约时报的报导说,“上海的新版历史教材聚焦于叙述经济成长创新和外贸以及政治安定,尊重多元文化和社会和谐等,曾被视为历史转折点的法国大革命和布尔什维克 不再受到高度重视。在高中历史课本中,毛泽东甚至被压缩到只在介绍国葬礼仪的组成部份降半旗那一课出现” 。
上海大学历史系朱学勤教授在接受南都周刊采访时说,首先是在体系上,用文明史来代替阶级斗争史,用社会生活的变化来代替王朝体系的演变,用文明来代替暴力,用千百万普通人生活的演变,来代替少数帝王将相的历史,这是非常大的进步。
上海高中新编历史教科书不讲阶级斗争,到底是不是历史的进步,海外学者见仁见智。有的学者认为,历史教科书的关键是还原历史,如果故意不让中国年轻人知道共产党在建国后发动的一场又一场血腥的阶级斗争和政治运动,不是一个正确的历史观。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家余英时教授针对上海近日新编的一部高中世界史教科书在一篇文章中发表看法说:“(中国以前的)历史教科书我也偶尔翻过,从1950年以后都是伪造的历史,只是歌颂共产党的伟大、共产党的革命、毛泽东的伟大、中国人民都靠他、是大救星之类的。总而言之,全是宣传而且抹杀、伪造、曲解过去的历史而且充满了政治宣传。今天这个教科书引起注意,就是它把历史上的朝代的兴旺、帝王将相、外族的入侵、蒙古人入侵、满洲人侵略之类的,以及现代的共产党的革命种种都一概只字不谈了,强调的是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社会风俗、对外贸易、中国怎样求政治稳定、尊重不同文化、社会和谐等。”
余英时教授还说:“这个问题我们现在先不深谈。我们现在只谈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当然有另外一种批评的就是抹杀了历史,把历史包括共产党犯的很多大的错误,像大跃进、文革、伤害几千万人的事情也都避而不提了,也就是说是隐藏历史真相,这是反面的批评。 ”
尽管余英时先生承认,历史要想完全脱离政治是不可能的,但是,今天的中国青年,要想通过这套历史书,对中国的近现代史有一个客观的了解,显然是办不到的,特别是这套历史教科书有意识地回避了1949年共产党掌权后,不断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历史。
谈到阶级斗争,在中国共产党掌权的头10年,仅带“反”字的运动就有“镇反”、“肃反”、“三反”、“五反”、“反右派”、“反右倾”。每一次运动,都有人数众多的男男女女遭殃,成为“阶级敌人”。到了1962年9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乾脆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并强调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
到了今天,中国正在进行有社会主义特色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再谈阶级斗争为纲,显然在一切向钱看的今天,已经没有什么市场了。但是,在历史教科书中,怎样表述这段历史,怎样让今天的青年汲取历史的教训,仍然是教育者和学者面临的严峻问题。一些学者认为,今天的中国历史学家和篡改日本在二次大战中所犯罪行的部份日本历史学家,都面临一个如何正视自己国家历史错误的问题。
chunjing97 2007-5-18 02:08
我真的本以为只有我们的敌人是在篡改历史呢
难道我们自己也要把历史改变了吗?
我不理解所谓的史学家粉饰太平为什么能通过,
但是不讲历史 不还原历史的历史书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