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go 2007-5-24 12:44
比较24军和38军,看他们的相似之处
[size=4]比较24军和38军,看他们的相似之处
24军和38军,两者在我军历史上的地位不同,一个出身于红军游击队,一个出身于主力红军;在现实中的地位也不同:一个是王牌集团军,一个已经撤消番号。但在解放战争及朝鲜战场上,两军都是我军著名的功勋部队,比较两军的历史,有不少相似之处。
1、两军都是所在野战军军事主官的第二嫡系。
东野的军事主官是司令员林彪元帅,在东野,林总的第一嫡系应为红一军团、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出身的东野六纵(43军)。38军出身于红三军团,抗战初为115师343旅686团,抗战末为山东1师,从林总踏上黑土地时就在麾下,算林总的第二嫡系。
粟裕大将虽是副司令员,却是华野的军事主官,在华野,粟总的第一嫡系应为编入了粟总老部队挺进师,从新四军1师3旅演变而来的华野四纵(23军)。24军出身于新四军的1师2旅和6师,从华中野战军时就不离粟总左右,算粟总的第二嫡系。
2、在解放战争中,他们都成功地打响了本野战军的第一枪。
华中6纵(后为华东六纵,24军)和华中8纵(后为华东4纵,23军)一起完成了苏中七战七捷,为华东开了个好头。山东1师(后为东北1纵,38军)则和新四军7旅(后为东北6纵,43军)一起参加了秀水河子战斗,也为东北开了个好头。
3、在解放战争中,他们的战绩都超过了第一嫡系,凭此逐渐成为军事主官的心头肉。
24军在解放战争的表现应该强于23军。例如孟良崮战役中,华野六纵断国民党74师退路,并击毙张灵甫,立下头功;碾庄战役,24军战绩最突出。38军在三下江南及后来的战斗中,也明显好于43军。
4、在所在野战军规模最大的战役中,在最紧张的时候,他们都因备受军事主官的信赖,承担了预备队的任务,而这则影响了他们的战绩。
24军在淮海战役最紧张的第二阶段,被派到南线打援,实际上是粟总掌握的预备队。38军从辽沈战役一开始,就趴在高桥做了林总的预备队。
5、在解放战争后期,他们都没有承担主要方向的作战任务。是军事主官的特殊保护,还是其他原因,让人不懂。
24军在渡江战役后,愣没参加上海战役,而且被拆散使用,两个师北上山东对付青岛和长山列岛之敌,一个师则用于剿匪。四野平津战役南下后,38军也没参加衡宝战役,而且一直做为偏师用于右翼,基本没打过什么大仗。
6、在各自的野战军中,他们的战功虽超过了第一嫡系,但又有更年轻的部队战功超过了他们。总体来说,他们的战功在本野战军占据第二位。
华野的27军,在济南、上海、长津湖,名声显赫;东野的39军,在云山、平壤、汉城,声名远扬。个人认为论战功,三野为27、24、20、23、22、28、31、26、21、25、29、30;四野为39、38、41、40、43、45、44、46、47、48、49、42。
7、下属的主力师特点相似。
他们都有新老两个主力师。24军是老资格的70师和年轻的72师,38军是老资格的112师和比较年轻的113师。老主力师70师和112师的历史悠久,战功不错,第一主力的地位似乎没有动摇;但从战绩上看,年轻一点的72师和113师与之相比毫不逊色,甚至更加突出。
8、他们在朝鲜战场上的不同阶段分别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38军在朝鲜战场上前期作用突出,为自己赢得了万岁军的名声。24军是朝鲜战场后期狙击战中的代表部队,为上甘岭赢得了狙击岭的称号。
9、他们都因为战斗力强而先后成为了御林军。
24军是华野六纵,被称为老虎军,60年代初进京,成为保护首都的御林军部队,军部在承德,现在撤消番号令人惋惜,但主力老70师演变为北京卫戍区三师,至今还是卫戍区的头号警卫师,也是我军第一王牌师。38军是东野一纵,有名的万岁军,60年代后期进京,军部驻保定,成为老子天下第一的御林军,现在是我军的第一王牌军。
欢迎大家补充。[/size]
sex010 2007-5-24 14:40
两军都是解放军的主战部队,真正的王中王.24军撤消番号确实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