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免费注册无需恶意攻击,有时间做点别的有何不好

服务器2号 服务器3号 服务器5号

申请VIP无广告,支付宝,微信,USDT!
在线客服请尝试以下不同链接如果进不了的话在线客服(1) (2) (3) (4) (5) (6)
(7) (8) (9) 实时开通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现役军机全集(图+文字说明)[29P]

天使要美丽 2007-6-16 21:14

中国现役军机全集(图+文字说明)[29P]

空军编制
我国空军目前编制
★中国空军成立于1949年11月11日
★中国空军现役兵力为42万人,包括战略部队和22万的防空兵在内。
★空军分为7个空军战区,分属7个军区。
★7个空军战区分别编成空军师、地对空导弹部队、高炮旅和雷达团。
  北京军区空军【空10军】
  沈阳军区空军【空1军】【大连基地(原空3军)】
  南京军区空军
  济南军区空军【空8军】【上海基地(原空4军)】
  兰州军区空军【空7军】【武汉基地】【空15军】
  成都军区空军【昆明基地】
  广州军区空军【空9军】【西安基地(原空11军)】
中国空军包括航空兵(装备轰炸机,攻击机,歼击机,侦察机和运输机等),地对空导弹部队,高炮部队和无线电技术部队。共有40-45个航空师,15-17 个防空师。空军共有3000余架作战飞机(500-600架可携带核武器,250架直升机),500-600座地对空中程导弹发射装置,1500- 2000门高炮。
宝剑锋从磨砺出。新一代中国空军航空兵飞行员用辉煌的成绩告诉世界:在未来战争中,中国空军航空兵必将是一支攻防兼备、无坚不摧的"长空利剑"。

中国战斗机之歼击机篇
歼击机又称战斗机,旧称驱逐机。主要用来歼灭空中敌机和其他空袭兵器的飞机。其特点是速度大,上升快,升限高,机动性好。
  
一、歼五型
歼-5是中国沈阳飞机公司制造的高亚音速喷气式战斗机(仿制前苏联米格-17φ),也是中国制造的第一种喷气式飞机。
  沈阳飞机公司于1955年初开始试制歼-5。1956年7月19日,试制原型机首次试飞。歼-5自1956年9月投入批生产,到1959年5月停产,共生产767架。
  歼-5主要用于昼间截击和空战,也具有一定的对地攻击能力。其改进型歼-5甲机头装有雷达,主要用于夜间截击空战。

[img]http://wqzb.military.china.com/military/pic/1116322423500.jpg[/img]

设计特点
  歼-5是一种单座、单发、机头进气、后掠式中单翼喷气战斗机。
  机翼后掠式中单翼布局,后掠角45°,双梁结构。机翼内侧有后退式襟翼,起飞和着陆可放下不同角度。机翼外侧是副翼,偏转角范围为±18°。机翼根部有起落架舱,主起落架收在机翼的两个舱内。
  机身全金属半硬壳式构造,外形为圆形截面的流线体。圆形机头进气道。机身后部装有可*纵的减速板。
  尾翼垂直尾翼分成上下两段,下段固定在后机身的承力斜框上,上段可拆卸。垂尾后掠角为55°41′。垂直尾翼后缘是方向舵,转动角度为25°。水平尾翼后掠角为45°,安装在垂直尾翼下段顶部,其后缘的升降舵,向上可转动32°,向下为16°。
  起落架前三点式起落架,均为单轮。前起落架收入前机身下部的轮舱内,主起落架收入机翼内。主起落架装有缓冲器,前起落架装有减震器和减摆器。主轮轮胎压力为8.34×105帕(8.5公斤/厘米2)。
  座舱密封式单人座舱,应急时舱盖可抛掉。座椅是可弹射的,可以保证飞行员在紧急时迅速安全地脱离飞机。
  系统*纵系统为硬式*纵。副翼调整片和升降舵调整片为电*纵。液压系统用于收放起落架、襟翼、减速板、可调喷口和*纵副翼。冷气系统用于刹车、密封座舱、应急收放起落架和应急刹车等。
  动力装置装一台WP-5型离心式喷气发动机,带加力。最大推力25.50千牛(2600公斤),加力推力33.15千牛(3380公斤)。机内燃油1170千克,外挂两个400升副油箱。
  机载设备超短波指挥电台、无线电罗盘、无线电高度表、信标接收机、敌我识别器、护尾器、测距器等。
  武器机头左侧下方装两门23毫米机炮,机头右侧下方装一门37毫米机炮。备弹量为200发。机上装有光学半自动瞄准具,有两具照相枪。左、右翼下可各挂一颗100~250千克的炸弹。

[img]http://wqzb.military.china.com/military/pic/1116322424083.jpg[/img]


技术数据
  外形尺寸
  翼展9.60米
  机长11.36米
  机高3.80米
  机翼面积22.6米2
  主轮距3.85米
  前主轮距3.37米
  重量数据
  最大起飞重量(带副油箱)6000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5340千克
  正常着陆重量4164千克
  空重3939千克
  最大燃油重量(机内)1170千克
  (带副油箱)1834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高度3000米)1145公里/小时
  (高度11000米)M0.994
  巡航速度800公里/小时
  失速速度190~210公里/小时
  实用升限(无外挂,加力)16000米
  动升限17500米
  爬升时间(0~10000米)3.7分
  最大爬升率4548米/分
  最大使用过载8g
  最大航程(带副油箱)1560公里
  最大航程(机内燃油)1020公里
  续航时间(带副油箱)2小时50分
  起飞离地速度235公里/小时
  着陆接地速度170~190公里/小时
  起飞滑跑距离590米
  着陆滑跑距离825米

[img]http://wqzb.military.china.com/military/pic/1116322422419.jpg[/img]

二、歼六型
歼-6是中国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制造的单座双发超音速战斗机,是6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空军的主力歼击机,可以用于国土防空和夺取前线局部制空权,亦可执行一定的对地支援任务。
  歼-6飞机是根据前苏联的米格-19仿制和发展的。1958年初开始试制,原型机于1958年12月首次试飞,歼-6飞机1960年投入批生产。 1986年停产,生产数千架。歼-6飞机尺寸小、重量轻、推重比大、机动性好,适于近距格斗空战。飞机结构简单,使用维护方便,价格便宜,是世界上同类飞机中最便宜的。歼-6飞机除装备中国空、海军外,还向国外出口。
  歼-6有多种改型:
  歼-6I提高升限的改型。主要是在歼-6基本型的基础上减轻了飞机重量,提高了升限。
  歼-6II在歼-6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飞机高空性能的改型。
  歼-6III为提高飞机机动性而发展的改型,飞机的结构和性能都有明显的变化。
  FT-6超音速教练型。
  RF-6战斗侦察型。
  歼-6甲全天候型。
[img]http://wqzb.military.china.com/military/pic/1116465187752.jpg[/img]

设计特点
  机翼全金属中单翼,1/4弦线后掠角55°。高速对称翼型,顺气流方向翼根处相对厚度8.73%,翼尖处8%。机翼上表面装有导流片,下表面有扰流片,与副翼的*纵联动。
  机身半硬壳式结构。头部有进气道,为圆截面形,尾部转变为椭圆型。
  尾翼全动水平尾翼后掠角55°,相对厚度7%。垂直尾翼由垂直安定面和方向舵组成,后掠角56°,顺气流翼型的相对厚度8%。
  起落架液压收放前三点式。主起落架上装有双面刹车的KT-37机轮,其尺寸为660×200B,轮胎压力为10.79×105帕(11公斤/厘米2);前起落架上装有双面刹车的KT-38机轮,尺寸为500×180A,轮胎压力为6.86×105帕(7公斤/厘米2)。
  动力装置装2台WP-6涡喷发动机,最大推力2×25.5千牛(2×2600公斤),加力推力为2×31.87千牛(2×3250公斤)。
  座舱密封座舱。座舱内装有零高度火箭弹射座椅,可保证地面滑跑零高度安全弹射。
  系统两套液压系统,用于收放起落架、襟翼、减速板,*纵加力燃烧室的可调喷口、水平尾翼和副翼。冷气系统用于机轮的正常和应急刹车,应急放起落架和襟翼、抛放减速伞、抛放座舱舱盖、装弹、喷射防冰液等。电源系统由直流电源、交流电源和蓄电池组成。
  机载设备无线电设备包括通信电台、雷达测距器、无线电高度表、陀螺磁罗盘、信标接收机、敌我识别器、护尾器等,仪表设备包括驾驶领航仪表、发动机仪表以及飞机附件仪表等。
  武器装3门航炮。机翼下可挂空-空导弹、火箭、炸弹和副油箱等。

[img]http://wqzb.military.china.com/military/pic/1116465185672.jpg[/img]


技术数据      
  外形尺寸
  翼展9.04米
  机长(带空速管)14.64米
  (不带空速管)12.54米
  机高3.89米
  机翼面积25.0米2
  机翼后掠角(1/4弦线)55°
  机翼相对厚度(顺气流平均值)8.24%
  主轮距4.16米
  前主轮距4.40米
  重量及载荷
  最大起飞重量8820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无外挂)7400千克
  燃油重量(机内)1800千克
  正常载重1950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高度11000米)M1.36
  巡航速度900公里/小时
  实用升限17500~17900米
  最大航程(不带副油箱)1390公里
  (带副油箱)2200公里
  续航时间(不带副油箱)1小时43分
  (带副油箱)2小时38分
  起飞滑跑距离(加力)515米
  着陆滑跑距离(用伞)610米
  (不用伞)890米
[img]http://wqzb.military.china.com/military/pic/1116465188112.jpg[/img]

三、歼七型
歼-7战斗机,原型为苏联于1961年转让的米格-21F-13,分代为第二代喷气式超音速战斗机,是我国目前的主力战斗机,有多种改型。
  我国由50年代末开始对米格-21产生了浓厚兴趣,但当时由于中苏已出现裂痕,苏联并不想提供这一先进战斗机给我国,尤其是生产技术。但随着共产国际形势变化,苏联需要中国支持,于是1961年中苏签署协定,授予中国米格-21F-13飞机及R-11F-300发动机的制造特许权,包括全套生产技术资料,飞机、发动机散装件,以及当时国内缺少的成品、原材料。但由于中苏交恶,实际上大部分的技术资料没有到手,到手的有很多错误,真正有用的就只有几架样机,这给试制带来了困难。最后经过负责此项目的沈飞公司和成都飞机工业公司艰苦努力,硬是“照猫画虎”把米格-21制造出来。
  1966年1月,首架歼-7在沈阳飞机厂首飞,试飞员是葛文墉。1964年和1965年航空工业部确定成都飞机厂和贵州飞机厂也生产歼-7。后来基型歼-7大约生产了十几架。
[img]http://wqzb.military.china.com/military/pic/1116483890444.jpg[/img]

歼- 7基型装有1门30毫米航炮,可外挂2枚霹雳-2空空导弹或38枚火箭。进气道进气锥可分三级调节。发动机为一台涡喷-7涡轮喷气发动机,推力 38.245千牛,加力56.388千牛。涡喷-7是黎明发动机制造公司于1963年按前苏联Р11-Ф-300发动机开始仿制的,1966年12月国家验收,1967年小批生产。1968年转至黎阳公司试制,1970年开始批量生产。首翻期为100小时,总寿命300小时。1980年后涡喷-基型基本停产。在使用初期出现了不少影响可靠性、耐久性与维修性的结构问题,通过改变结构、更换材料和改进工艺,基本排除故障。改进包括,新工艺制造的涡轮叶片和部分重要零部件,加力燃烧室和压缩器则重新设计。后期的涡喷-7的涡轮叶片从31片减少到24片,更大地提高了可靠性,减少了发动机对喘振和失速颤振的敏感性。
     歼-7基型揭开了歼-7系列的序幕。此后歼-7衍生了众多的改型,包括I型、Ⅱ型、Ⅲ型、A型、B型、E型、M型、MG型、PG型、P型、MP型、FS型、MF型等。
[img]http://wqzb.military.china.com/military/pic/1116483887660.jpg[/img]

歼-7基本型性能:   
  翼展7.15米
  机长13.945米
  机高4.103米
  机翼面积23平方米
  机翼后掠角57度
  实用升限17500米
  正常起飞重量7370千克
  正常着陆重量5480千克
  机内燃油2080千克
  最大航程1480千米1530千米(带副油箱)
  最大平飞速度2177千米/小时
  巡航速度970千米/小时
  失速速度215千米/小时
  起飞滑跑距离800~1000米
  着陆滑跑距离800~1000米
[img]http://wqzb.military.china.com/military/pic/1116483893166.jpg[/img]

四、歼八型
歼-8歼击机(白天型),北约编号“长须鲸”。1969年7月5日,由尹玉焕驾驶成功进行了首次试飞。在1979年12月31日歼-8方才设计定型,一年后,飞机开始装备部队。进入80年代,由于歼-7的不断改进和歼-8II的出现,歼-8逐渐被部队冷落,于87年停产。   
  歼-8是我国在歼-7,即米格-21的基础上独立进行重大改进研制而成的高空高速战斗机,其研制是为满足我国高空作战要求,沈阳飞机设计所提出歼-8的设计思想是:突出高空高速性能,增大航程,提高爬升率和加强火力。相比歼-7,各项性能指标均有改善。歼-8采取机头进气,大后掠角、小展弦比、薄三角翼、下平尾、双腹鳍的空气动力布局形式。   
  尽管最初歼-8被定位为全天候高空高速截击型号,将作为国土防空的主力,但由于交流电、火控雷达进度跟不上,不得不先行装备直流电、测距器的白昼截击型。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歼-8白天型。   
  歼-8白天型还可使用配套的照相侦察吊舱,外挂于机身中线下方。内装两具KA-112A型长焦距照相机,可完成高空全景倾斜式可见光侦察摄影,与地面机动战术侦察设备组成一个完整的航空侦察系统。覆盖范围纵向3.5度,横向30度,工作高度9200到15000米。携带610米的EK3412型胶片,分辨率为56线对/毫米,可摄影550张。
[img]http://wqzb.military.china.com/military/pic/1116900541333.jpg[/img]

歼- 8I歼击机(全天候型)的研制也历尽坎坷。六0一所于1978年2月发出歼-8I飞机全部生产图,由沈阳飞机公司(原沈阳飞机厂)试制。1980年5月总装完成首架飞机。6月25日原型机地面准备试车发生重大事故。沈阳飞机公司赶工装配了全新的一架歼-8I,1982年4月24日首飞。10月第二架歼- 8I上天。1983年7月完成全机静力破坏试验,85年7月27日,航定委正式批准歼-8I设计定型。   
  装备后随着部分新系统的研制成功,所有歼-8都改进为歼-8I型,又称歼-8全天候。与白天型相比,主要改进有:安装歼雷-7甲改(JL-7AG)型火控雷达、射瞄-8A改瞄准具、火控计算机、导弹随控装置等十一项电子设备;舱盖改为与歼-7II相同的向后开设计。座椅、氧气系统和组合仪表重新设计;武器系统改装23-Ⅲ型双管航炮、4枚霹雳-2乙导弹、4组火箭。后进一步加装了霹雳-5乙导弹。   
  歼-8和歼-8I飞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自行设计的歼击机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歼-8和歼-8I装备了空军和海军,产量不大。
[img]http://wqzb.military.china.com/military/pic/1116899462591.gif[/img]

机长:21.52米
  翼展:9.34米   
  机高:5.41米   
  机翼面积:42.19平方米   
  空重:9826千克正常起飞重量:1385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19550千克最大使用速度:2.2M
  升限:20500米爬升率:200米/秒
  最大航程:2000公里作战半径:600公里   
  动力装置:2台WP-7,单台推力6000公斤
  机载武器:23毫米双联机炮2门;5个挂架,可携带武器:PL-2、PL-5、PL-7、PL-9、PL-10及火箭弹、反坦克子母弹、低阻爆破弹、反跑道炸弹等。
[img]http://wqzb.military.china.com/military/pic/1116903153521.jpg[/img]

歼八二M型
中国一航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为了更有效的发掘歼-8Ⅱ的潜力,打开外销渠道,独自出资研制了歼-8ⅡM。配备了功能齐全、性能优异的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能对空中多个目标进行精确定位和跟踪,可制导中程拦射导弹和发射后不管导弹,实现单目标或双目标攻击;并具有精确对地、对海攻击能力,可制导空对舰导弹、激光制导炸弹等多种威力强大的武器,有效地提高了飞机的综合作战能力。
  对比原型,歼-8ⅡM的技术水平有了大幅度的飞跃,其突出的标志是:先进的火力控制系统:歼-8ⅡM使用了俄罗斯ZHUK(即“甲虫”,)火控雷达,还采用了GPS导航系统、新型任务计算机、雷达告警装置等。据称ZHUK雷达的搜索距离为80千米,跟踪距离50千米,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和下视能力,可同时跟踪10个目标,攻击其中2个目标。火控系统采用 1553B总线连接。该机可使用俄罗斯R-27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这是公开展示的第一种具有中距作战能力的歼-8Ⅱ系列歼击机。歼-8ⅡM采用两台涡喷 -13B发动机,加力推力68.670千牛(7007千克),使全机推重比达到0.981。   
  歼-8ⅡM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其性能在国际市场上不具备强大竞争力。
机长:21.389m最大使用M数:2.2
  翼展:9.344m正常起飞重量:15288kg
  机高:5.410m最大起飞重量:18879kg
  机翼面积:42.2平方米正常载油量:4200kg
  飞机空重:10371kg发动机静推力:2X68.67KN
  升限:18km
  爬升率:(H=1km,M=0.9)224m/s
  (H=5km,M=0.9)160m/s
  定常盘旋过载:(H=1km,M=0.9)6.9g
  (H=5km,M=0.9)4.7g
  水平加速时间:(H=1km,M=0.7~1.0)21s
  (H=5km,M=O.6~1.25)55s
  最大航程:1900km
  作战半径:800km
  离地速度:(加力状态)330km/h
  接地速度300km/h
  着陆滑跑距离:(放阻力伞、刹车)900m
  武器:前机身下方配有23-3型双管火炮一门,备弹200发。
  全机7个外挂点,可配备红外格斗弹;中距拦射弹;发射后不管弹;空对舰导弹;火箭弹;各种航空炸弹,包括激光制导炸弹等。

歼八二D型
歼-8ⅡD型是歼-8Ⅱ系列的空中加油型,加装固定空中加油管。首次公开亮相是在建国50周年阅兵上,当时两架D型机跟随在轰油-6型加油机后方越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歼-8D飞机是在歼-8Ⅱ基础上进行改进设计的一种具有空中受油功能的高空高速歼击机。
该型机的机载设备有了一定的改进:加装了563B惯导,JD-3II塔康,改善了导航性能;换装J8IIHK-13E平显,并与惯导、塔康、定向仪等交联,实现了综合显示;加装了RKL800A组合电子对抗系统;换装了YX5飞行员供氧系统;换装了HTY-4A救生系统,可实现零高度,0-1100千米 /小时速度的安全救生。但是,最为关键的超视距空战能力,仍没有本质的改善,很多方面也不如原本的歼-8Ⅲ。歼-8D可通过空中加油增加航程和续航时间,可执行远距离或留空时间长的作战任务。歼-8D有两种武器配置,一是空对空拦截作战类型:翼下位于中间的2个挂架挂2枚霹雳-11半主动中距空空导弹,内侧及外侧的4个挂架挂4枚PL-8或PL-5B格斗导弹,机身下的挂架可挂1个副油箱。二是空对地作战:机身下的挂架挂6枚250-3低阻炸弹,翼下内侧和中侧的4个挂架可挂4枚250-3炸弹或4枚格斗导弹,翼下外侧的2个挂架挂2个HF“火发”系列火箭发射器。该型号从96年起陆续装备了空军及海军航空兵部队。
[img]http://wqzb.military.china.com/military/pic/1116903757295.jpg[/img]

五、歼十型
歼- 10是中国空军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和神秘色彩的歼击机,十几年来,人们始终保持着对它的高度关注,盼望着这种国产第三代战斗机早日服役,使我国空军能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据外刊报道,歼-10是在1985年前后开始正式研制的,一开始便雄心勃勃,“10号机”计划非常庞大,从涡轮风扇发动机到机载火控雷达,一切都从零开始准备。后来随着国际关系的变化和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军方不断对性能提出新要求,飞机的名称也从歼-10变成了歼-10A。“当年研制歼-10的第一代人已白发苍苍,当歼-10A首飞时,他们不断流泪”。今年第11期的《兵工科技》披露,最早的歼-10,也称“老歼-10”,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研制了,是一种变后掠翼战斗机,后来因为我国缺乏这方面的技术基础,不得不中途取消。而新歼-10的首次“曝光”是在1994年10月。当时,美国军方声称,他们的间谍卫星拍到了一张模糊的歼-10照片。他们分析认为,歼-10采用流行的带有前翼的鸭式气动布局,外形酷似欧洲的“台风”战斗机和法国的“阵风”战斗机。1996年,美国海军情报办公室公布了一张歼-10的想象图。从此,歼-10的神秘身影开始逐步展露在人们的面前。
[img]http://wqzb.military.china.com/military/pic/1116904438213.jpg[/img]

据西方权威军事专家分析,中国的歼-10战机采用了大量先进技术,可与西方当代战机匹敌。作为中国空军21世纪前期的主战装备之一,其任务将主要是配合中国空军其他战斗机,执行制空和对地攻击任务。西方专家还认为,歼-10应属单发、单座的多用途轻型战斗机,造型及材质新颖,空中隐蔽性好,可携带近、中、远各型对空导弹及对地、对舰攻击导弹。此外,歼-10还可作间歇性超音速巡航,具备第四代战机的性能。美国《防务周刊》曾报道说,中国歼-10战机的发动机具有很大的推力,不仅可以使飞机毫不费力地垂直向上爬升,而且还可以确保飞机在空中格斗状态下的水平加速、爬升、盘旋等;同时,足够的推力也使飞机的起飞滑行距离大大缩短。根据苏霍伊设计局苏-27、苏-30的总设计师分析,歼-10飞机只用了一些以色列的机载设备,总体来说是中国自己研制的战机,达到了相当的先进程度。   
  日本《航空爱好者》称歼-10受到20世纪80年代以色列发展的“幻狮”战斗机的影响,其外形与许多欧洲国家为代表研制的所谓“三代半”战斗机类似,都采用了较大面积的前翼,并且前翼和主翼相距很近,形成双三角中单翼加三角前翼的所谓鸭式布局。其优点是既能发挥三角翼飞机高空高速的优势,又通过前翼增加升力,保证中低空亚音速格斗的机动性并大幅缩短起降距离。歼-10极有可能同其他第三代战机一样,采用了当今最先进的四余度电传*纵系统。根据英国《飞行国际》杂志去年9月1日刊登的图片,歼-10的前翼及主翼外部的后掠角大约在40度~45度之间,而“幻狮”是54 度,这些反映出歼-10更突出低中速机动性能,即强调近距格斗、突出争夺制空权。在机体设计上,歼-10采用与美国F-16战斗机近似的翼身融合设计,利于隐形和提高内部油箱的容量,进气道位于机腹部,其中有一进气锥,这种布局可以大大改善飞机的飞行性能。
[img]http://wqzb.military.china.com/military/pic/1116904439072.jpg[/img]

据《简氏防务周刊》报道,单发单座的歼-10A最大起飞重量为19吨左右,采用国产火控雷达,可边跟踪边扫描20个目标,并同时攻击其中4个目标。就作战性能而言,歼-10A基本达到了第三代战斗机的要求。而据美国的《国防新闻》周刊报道,歼-10吸引外国军事观察家的另一个特点是载弹量大。据他们推测,歼 -10战机最大起飞重量在18吨左右,载弹量7吨以上,相当于二战中重型轰炸机B-29的载弹量。这一指标在轻型战斗机中是很先进的,表明它可有效实施对地对海轰炸攻击。   
  就作战性能而言,J-10A基本达到了第三代战斗机的要求:J-10A拥有11个外挂,可以配备国产PL12主动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和对地攻击武器以及副油箱;座舱拥有三个大型中视多功能显示器;从左到右可以提供武器控制、雷达告警、接受、导航及相关的雷达数据。J -10A将会提供中国空军境外打击的能力,以贯彻攻防兼备的作战思想。
[img]http://wqzb.military.china.com/military/pic/1116904437906.gif[/img]

机长:14.57米
  机高:4.78米
  翼展:8.78米
  最大起飞重量:19,277千克
  发动机:1台AL-31FN涡扇发动机或涡扇-10涡扇发动机
  最大推力:112.6千牛(AL-31FN)
  最大过载:7G(持续)/10G(瞬时)
  最大速度2.0马赫
  最大升限18000米
  作战半径1100公里
  最大航程2500公里
  最大起飞重量19277公斤
  载弹量7000公斤
  (估计数据)

六、歼十一型(苏27)
1990年11月中俄双方达成关于引进首批苏-27SK战机(SU-27是前苏联研制的一种重型制空战斗机)的双边协议,这是自建国以来数额最大的引进行动,也是苏-27首次对外出口。1992年6月27日首批共12架苏-27战斗机,其中包括8架苏-27SK单座型和4架苏-27UBK双座教练型,由俄罗斯后贝加尔军区吉达机场起飞,经蒙古于当日上午10时15分安全飞抵中国空军芜湖基地。苏-27正式加入了解放军空军装备序列。1992年11月8日,所有订购的战斗机全部交付,并额外得到了两架供研究测试使用。之后中俄之间继续苏-27的贸易,包括上述12架苏-27在内,中国共有苏-27SK和 UBK共26架。1995年中国采购第二批,但型号变为更先进的苏-27SMK,共24架。
[img]http://wqzb.military.china.com/military/pic/1116904830816.jpg[/img]

苏- 27SMK飞机作了三方面的改进。一、增加空中受油能力和增挂副油箱,空中加油管装在机身左侧,不用时可以收放以减少飞行阻力。机翼下3号和4号挂架可各挂一个5000升副油箱。机翼内油箱容积也稍加大,油量增至9965千克,这样SMK即使不进行空中加油,在带副油箱飞行、用完投掉的情况下,航程可达 4390千米,这个距离相当于从北京可直飞新加坡。如只进行一次空中加油,可飞行5200千米。最长留空时间约7小时。二、SMK增加了对地攻击能力。最大外挂重量从S型的4000千克增加到8000千克。可使用多种空对地导弹。例如每枚重量330千克的无线电指令制导的X-25PD型,每枚重量640千克的电视制导的X-29TD型,每枚重量680千克的反辐射导弹X-31P以及每枚重量875千克的电视制导的X-59K型等。也可以挂KAB- 500KR激光制导炸弹和多种非制导炸弹、火箭等武器。增加使用R-77先进空空导弹的能力。仍装有GSH-30130毫米航炮,150发炮弹。三、导航和电子设备改用最新改进型号,可以根据客户要求换装西方电子设备,如法国仪表着陆系统、多功能彩色显示器。   
  国产化的苏-27将命名为歼-11。1993年,双方商定由俄方提供零部件和技术,帮助中国企业联合生产苏-27,基准型号为苏-27SMK。1993年10月中央军委将苏- 27正式列入空军装备发展序列,由沈阳飞机工业公司负责仿制生产。1993年11月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与解放军总参装备部联合发出关于仿制苏-27与 AL31F涡扇发动机的文件。苏-27战机的改装仿制工作正式全面展开。   
  在组装仿制和国产化中,在我国出厂的苏-27逐个批次性能有所提高,整机进口的苏-27也不断得到改进,尤其在电子设备方面。相信依靠我国现有某些远远优于俄罗斯的电子技术,国产歼-11最终将采用四余度电传* 纵系统,安装多个多功能彩色显示器,改进电子对抗能力,增强对地对海攻击能力。
[img]http://wqzb.military.china.com/military/pic/1116904827298.jpg[/img]

2003 年12月6日,歼-11新型号由毕红军驾驶完成试飞,标志着该型号的研制工作进入了全新阶段。新11改型采用了大量新技术新材料,航电系统与苏-27相比有了较大提高,雷达火控武器均采用了更为优秀的国产产品。至此国产歼-11基本上可以说是大功告成,只欠国产涡扇即可基本实现全面国产化。
[img]http://wqzb.military.china.com/military/pic/1116904834477.jpg[/img]

机长:21.935米
  机高:5.935米
  翼展:14.948米
  空重:15700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237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33000千克
  载弹:6000千克
  最大速度:2300千米/小时
  最大航程:4390千米
  实用升限:18000米
  起飞距离:650米
  着陆距离:620米
  发动机推力:2*12500公斤

七、FC1/枭龙型(超七)
巴基斯坦向生产歼-7M战斗机的成都飞机公司(成飞)提出,共同在歼-7M的基础上研制新战斗机,当时的中方总设计师是著名飞机设计专家屠基达。巴方将此定名为“佩刀Ⅱ”方案,中方定为歼-7CP。从当时公开的图片看,基本思想是在歼-7的基础上采取与歼-8Ⅱ相同的两侧进气道、翼根前缘增加了前缘襟翼,换装发动机。由于以歼-7M为基础,国外称之为“超7”。方案提出后,美国与英国的航空发动机厂商竞相参加了竞争。
[img]http://wqzb.military.china.com/military/pic/1117074290870.jpg[/img]

米高扬设计局的加入解决了长期困扰成飞公司的飞机气动布局和发动机问题。新的FC-1设计不仅有着与F-16A极为相似的气动布局,也有俄方的新型技术,这种融中、俄、美三家技术为一体的产品,应当具有相当高的费效比。   
  超7、FC-1的外形几经演变,近年趋向成熟。其进气口内倾,翼面类似与F-16,采用宽边条,并向后延伸形成后边条兼作尾撑;带前后缘襟翼的40度后掠梯形翼,平尾、垂尾经过切尖修形;机翼前缘的延伸板也被加大。这种外型设计,很明显能提高飞机的中低空缠斗性能,同时减少机身的雷达波反射面积。三个起落架的结构形式也全部改变,以腾出更大的翼下空间挂载武器。下图为近期刚刚爆光的FC-1全尺寸模型,和“超7”的外观相比确实不同,气动外形设计更显成熟。
[img]http://wqzb.military.china.com/military/pic/1117074291799.jpg[/img]

下面对比一下FC-1与F-16。决定飞机水平盘旋性能的主要条件是飞机推重比、由气动外型决定的飞机阻力系数和升力系数。FC-1的气动外型虽然相当优越,但与F-16A无大差别,目前无法推断其优劣。但FC-1的机体结构重量过重,净重竟达到6800kg(歼-7Ⅱ仅5145kg),F-16为 6607kg,净重轻3%。但后者的加力推力11340kg,比FC-1大30%。F-16A尺寸略大于FC-1,FC-1明显大于歼-7M,而FC-1 的结构在三者中最重,表明该机主要采用传统材料和技术。另一方面,该机加装了更多的机载电子设备,也是增重的原因。   
  因此该机的综合作战能力应比歼-7M有较大的提高,但仍略落后于F-16A。
  目前FC-1采用机械液压式*纵系统,配备简单自动驾驶仪。这一设计使*纵性、飞行员*作强度和成本能互相兼顾。成飞为FC-1设计了新一代的双冗余度纵向线传*纵系统,但横向控制仍采用传统的机械控制方式。座舱采用整体圆弧风挡、水泡形座舱盖和穿盖弹射救生系统,视野较好,弹射救生较可靠。  
  FC-1的电子系统也有较大改善。基本结构由1553B数据总线联结,主要设备有任务计算机、脉冲多普勒雷达、惯导加全球定位系统、外挂管理系统、敌我识别器、雷达告警接收机、箔条/曳光弹投放器和数据传输单元等。*纵界面为平显、多功能显示器和双手不离杆*纵系统。该机有可能加装中国研制的前视红外器、激光照射吊舱和夜视镜等。   
  武器系统方面:固定配备应为一门23-3型双管23毫米火炮,备弹220发。飞机有7个外挂点,翼尖两个,翼下四个,机腹中心一个。FC-1可能的空战配备包括;SD-10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PL-9C近距格斗空空导弹。空地武器包括:YJ- 7A/C半主动激光制导/红外成像导引空地战术导弹,KS250/500激光制导炸弹,火箭发射器,反跑道集束炸弹子母弹。还可能携带反舰导弹。FC-1 还应可使用国产电子干扰吊舱、侦察吊舱和前视红外跟踪/激光照射吊舱。
[img]http://wqzb.military.china.com/military/pic/1117074293804.jpg[/img]

主要数据:
  翼展8.98米
  机长14.30米
  机高4.90米
  主轮距2.54米
  前主轮距4.94米
  正常起飞重量91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12700千克
  外挂能力3800千克
  机内燃油2300升
  最大马赫数M1.8
  实用升限16500米
  起飞滑跑距离450米
  着陆滑跑距离700米
  航程2500千米
  限制过载8G

中国战斗机之轰炸机篇
解放军现有轰炸机种类包括国产轰六、轰七、歼轰七(即飞豹战机,FBC-1),以及向俄罗斯购买之SU30MK攻击机。其中轰六为一九六○年代产物,系仿制前苏联TU-16型轰炸机,现仍为解放军轰炸机部队构成主力,未来除将强化其挂载武器性能外,并将部分改装为空中加油机。轰七相当于俄制Su-24多用途战轰机,载弹量为五吨,航程二千八百五十公里,作战半径八百五十公里,有十个挂载架,可配备C-601/602、C-801/802、C-803反舰飞弹,及俄制Kh-65SE巡航导弹,是解放军第一种采用线传飞控的战机,为空军本世纪初主力轰炸机。

一、轰五型
轰-5前线轻型战术轰炸机,是我国从苏联引进的伊尔-28(IL-28)喷气轰炸机的仿制品。该机采用两台涡轮喷气发动机,平直翼型,在当时是相当先进的一种前线轰炸机。机头的玻璃舱是领航员及轰炸手座舱,为导航和光学轰炸瞄准提供了良好视野。   
  轰-5于1963年1月开始研制,1966年9月25日,首架轰-5在哈尔滨厂试飞成功。1967年4月,轰-5进入量产,随后装备部队。1984年停产。采用了两台涡喷-5甲型涡喷发动机,该发动机是歼-5使用的涡喷-5的改型,单台推力26.48千牛(2700千克)。
  主要设备包括轰炸雷达、自动领航仪、敌我识别器及各种通讯导航设备等。炸弹舱在机身中部,正常载弹量1000千克,最大载弹量3000千克。机头一门固定航炮,机尾炮塔有两门活动航炮。
[img]http://wqzb.military.china.com/military/pic/1117153788795.jpg[/img]

轰- 5机组包括3名乘员,领航员舱在机头,驾驶员在其身后气泡形驾驶舱内。机尾有与前方不连通的通信射击员舱。炸弹舱内携带4枚500千克或12枚250千克炸弹。我军轰-5未见有装载核武器,可能与当时我国尚无法研制小型核武器有关。翼下还有8个挂架,可挂火箭弹或炸弹。机头机尾各装两门23mm机炮,总备弹量为650发。
  轰-5基型衍生出了轰-5甲,加大了航程,减小了起降滑跑距离。还有鱼雷轰炸机、核弹投放机、轰教-5(HJ-5)教练机和光学摄影侦察型轰侦-5(HZ-5)、HD-5(轰电5)侦察、电子对抗机等机型。其中轰侦-5航程大于基型。
  
  轰-5在国内装备了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在海军内使用的是轰-5鱼雷型,主要作为鱼雷轰炸机使用,可外挂鱼雷和副油箱。轰-5鱼雷型装备了普通直航鱼雷和“鱼-2”空投火箭动力鱼雷。
  1971年,中国经海运向友好社会主义国家罗马尼亚输出了首批总共4架轰-5,并由中、罗两国的技师在罗马尼亚巴库(Bacau)进行了组装。该型机这后被送到第38搜索航空中队,罗国唯一的独立靶机单位服役。1974年,罗接收了第二批共8架轰-5。时隔5年,罗方又接收了第三批共2架轰教-5教练机。
[img]http://wqzb.military.china.com/military/pic/1117153784760.jpg[/img]

翼展:21.45米
  机长:16.77米
  机高:6.20米
  机翼面积:60.8平方米
  主轮距:7.4米
  前主轮距:6.67米
  空重:12890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184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21200千克
  机内载油量:3800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高度4500米)902千米/小时
  巡航速度:(高度5000米)696千米/小时,(高度10000米)559千米/小时
  实用升限:12500米
  最大航程:2400千米
  起飞滑跑距离:980米
  着陆滑跑距离:930米

二、水轰五型
水轰-5型水上反潜轰炸机由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研制,用于中近海域海上侦察、巡逻警戒、搜索反清等任务,也可监视和攻击水面舰艇。50年代初我国曾引进6 架苏联别-6水上飞机,但不足以满足海军的各种需要。1968年水轰-5的研制正式得到批准,70年完成总体设计,次年总装出第一架原型01号。1971 年就以110%的设计载荷达到并超过全机静强度破坏试验的技术要求,并总装成功。02号原型机于1973年12月实施首次地面滑行,并于1975年5月在湖北荆门漳河水库下水,开始水上试验。1976年4月3日首次进行水上起降试飞。1986年服役,从而开始接替陈旧的别-6和“青-6”型水上飞机。
  水轰-5飞机的外形很美,修长的机身兼船身保证了水面漂浮时具有良好的纵向稳定性。机头有一个雷达罩机鼻,稍下方是领航员的向下观察透明舱。机头上方是驾驶舱,内容纳多人机组。通常为双人驾驶机组,两人均有全套*纵系统。大长宽比的机身有较大容积的货舱,内可搭载电子器材或其他有效载荷。机舱为非气密,有高空飞行和应急供氧系统。机腹是相当长的单断阶船底,尾端带有水舵,机尾是向后延伸数米的磁探仪。辅助机轮可收进机身。船型底按两舱破损不沉设计,共 10个水密舱。大展弦比梯形平直机翼装在机身背部,上面设有开裂式襟翼及扰流片。上反平尾两端装有2片椭圆形垂尾。水轰-5的机身按二舱破损进水不沉的原则设计,共分成十个水密舱段,机头下有抑波槽和挡水板,减少了浪花的飞溅。座舱非气密,但有高空供氧设备。机体考虑到我国海岸线长和沿海各岛屿的使用要求,多处采用防潮湿、防盐雾、防霉菌措施。主要措施为机上钢零件涂有环氧锌黄底漆,再涂环氧硝基磁漆。铝合金进行阳极化处理,再涂环氧锌黄底漆。为防止双金属腐蚀,金属间涂有XM-10胶。
[img]http://wqzb.military.china.com/military/pic/1117154140952.jpg[/img]

上述布局均可避免重要部件受起降时激起的波浪冲刷。机身为大长宽比全金属半硬壳式设计,底部设有防浪肋条,减低肋起降时的波浪。经上述精心设计,水轰-5可以在海上、江河湖泊以及水库中起降,并具有超低空、大航程、全天候、大载弹量短距起降和抗波浪性好等特性。水轰-5在水面起飞距离约500米,水上着陆距离大于800米,可在水深2.5米、长1500米、宽200米的水面起降。另外水轰-5也可在岸上机场着陆,但由于起落架较短小,安全系数不高,因此一般都采用水上起降,然后再通过岸边坡道滑行上岸。飞机可连续飞行11小时55分钟或4906千米。   
  水轰-5的动力设置采用4台涡桨- 5甲涡桨发动机,额定功率为2059.4千瓦,最大功率2316.8千瓦,驱动四个J19-G10型金属4叶螺旋桨。考虑到南方湿热的天气,涡桨-5A发动机经特殊措施,在30度气温时,仍能提供315O马力的推力。J19-G10型金属螺旋桨不仅有电防冰装置,还具有顺桨和反桨功能。*纵系统配备有自动驾驶仪和三轴复合液压舵机助力器及气液人感装置,并随时可由*纵转换为人工*纵。为保证飞机在水面随时能自行起动发动机,备有动力电源系统。   
  机上电子设备包括XS-5A信标机、BWL-7自动无线电罗盘、263无线电高度表、773多普勒导航雷达、搜索轰炸雷达、航向系统、惯性多普勒组合导航仪、高度速度中心仪、地形回避设备、火控计算机、光学和激光轰炸瞄准具及反潜专门设备。反潜设备包括多种声纳浮标和尾部的长杆状磁力探测器。部分设备为后期改进加装的。机尾装有一个水舵。武器可以携带自导鱼雷、“鹰击”-8型空对舰导弹、航空炸弹、深水炸弹等反潜武器,此外机身背部还装有自卫的PX-5 型炮塔系统,配装两门23-2机炮。武器分别挂在机身与内侧发动机之间以及内外侧发动机间的机翼挂架下面。另据未证实的消息,水轰-5装备了C-101超音速反舰导弹。C-101示我军装备的第一代冲压式低空,超音速反舰导弹,69年5月开始研制,1985年导弹飞行实验成功,经多次改良后定型。制导采用末端主动雷达自动寻的方式,因此载机或舰艇在发射后即可关闭自身的雷达,进行脱离。导弹重达1847千克,射程45千米,使用液体冲压发动机加火箭助推器。
[img]http://wqzb.military.china.com/military/pic/1117154140565.jpg[/img]

兴安岭火灾后,水轰-5灭火机改型开始研制。1987年6月,水轰-5的森林灭火改型在哈尔滨附近进行了首次灭火试验。水轰-5飞机先在水库水面以每小时 100千米的速度滑行,仅几秒钟即将容量达8吨的飞机水箱吸满。随后飞机加速滑行500米后离水面升空。到达投水地点后,飞机放下襟翼,下降减速,然后打开水箱门,8吨多水一泄如注,完成了此次投水试验。机上增加了相应的吸水、放水装置,如轰炸瞄准设备处增设放水按钮。水箱有手动*作应急系统。灭火型拥有以往型号的作战能力。
  水轰-5配备于解放军北航某水上飞机部队。北航某水上飞行团曾经创下水轰-5连续飞行8.5小时的纪录,与以往巡航 4小时相比,作战半径成倍增长,远程机动作战能力大幅度提高。为实现创纪录飞行,重点解决了机载雷达、通信、充氧等问题,并对放油系统、通气系统、电路系统等进行了改进,进行了改装到地面、空中放油试验。
[img]http://wqzb.military.china.com/military/pic/1117154141859.jpg[/img]

尺寸数据   
  机长38.9米
  机高9.80米
  翼展36米
  机翼面积144平方米
  起飞重量45000千克
  正常起飞重重36000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556千米/时
  实用升限10250米
  爬升率11.3米/秒
  最大航程4900千米
  最大续航时间11小时53分
  最大机内载油13417千克
  起飞滑水距离482米
  着水滑跑距离853米

三、轰六型
轰-6轰炸机,原型为苏联的著名中型喷气轰炸机图-16。该机采用两台图曼采夫涡轮喷气发动机,翼型后掠,是苏联长期使用的一种优秀轰炸机。1959年我国西安飞机制造公司开始仿制这一轰炸机,后一度终止,64年3月恢复研制。第一架原型机于66年10月完成,用于静力试验。1968年12月24日,毛主席生日前夕,采用国产涡喷-8发动机的轰-6首飞成功,69年批量投产。
[img]http://wqzb.military.china.com/military/pic/1117155436601.jpg[/img]

轰- 6采用悬臂式中单翼,双梁盒式结构。焦点线后掠角35°,翼弦平面下反角3°,安装角1°。整个机翼由中央翼、左右中外翼和左右外翼组成。机翼后缘全展长上装有内、外襟翼和副翼。襟翼为后退开缝式,最大偏转角35°,副翼上装有内气动轴向补偿和调整片。全金属半硬壳机身结构,蜂腰流线形机身。机头有玻璃镶嵌的领航员及轰炸手座舱,驾驶舱下机腹部的凸起内装导航雷达。驾驶舱内两名飞行员均有独立的*纵系统,*纵系统分硬式*纵和混合式*纵。每位机组成员均有弹射座椅,应急情况下,两名飞行员向上弹射,其余人员向下弹射。但是应指出由于该套弹射救生系统不够完善,救生几率很低,特别是向下弹射的机组乘员基本上没有生还的希望。机上配有两个充气救生艇。   
  起落架由前、主起落架和尾橇组成。前起落架装有油液氮气缓冲支柱,双轮,有前轮转弯机构。主起落架也各有一个装有油液氮气的缓冲支柱,支柱头部各铰接有一个小车架,小车架上装有前后并列的4个机轮。在机身尾部还装有着陆阻力伞。仿制时还有一些小改进,如图-16的垂直尾翼翼尖为木质结构,对材质要求苛刻,结构复杂,工艺方法落后,生产效率低。结果在试制时从大量的木材中勉强做出了一件。最后决定用玻璃钢代替木材,经一年多时间设计制出了玻璃钢翼尖,强度、电性能均满足设计要求。又如,轰-6天窗骨架零件由GC-4高强度钢制成,是一项结构复杂、协调关系多、成形难度大的关键零件,追踪采用热成形工艺方法解决。   
  发动机舱位于机身两侧。发动机采用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仿制的涡喷-8发动机,单台海平面推力7650千克,最大推力9310千克,瞬间推力10300千克。由于国内工业技术的限制,涡喷-8发动机比原型的图曼采夫发动机推力小3000多千克,但经过在气动外形上的努力,轰-6的速度比图-16基型还略有提高。涡喷-8的原型为苏联РД-3М发动机,8级轴流式,不可调节收敛型尾喷口,从压气机第5级和第7级后引出热空气对进口导叶、整流支板和整流罩进行加温;从第8级后引出热空气对机翼前缘加温。1967年1月 8日,完成了300小时国家交付长期试车,1967年3月29日航定委批准交付部队使用,称Ⅰ批发动机。在Ⅰ批结构的基础上,又研制了800小时结构的涡喷8发动机,1972年7月到1975年10月,分别进行了四次工艺长期试车考核。1973年底在Ⅰ批结构的发动机上混装了可靠性较高的800小时结构涡轮转子,首翻期寿命为400小时,称为Ⅱ批发动机。经一年多的混装使用,1975年开始,全部生产800小时结构的整机,称为Ⅲ批发动机。为了稳妥起见,初期Ⅲ批发动机的首翻期寿命暂定为500小时。79年根据外场使用情况,将首翻期寿命延为600小时;83年根据F23042机台架交付延寿试车的情况和外场使用实际情况,决定1982年以后生产的Ⅲ批发动机首翻期寿命为800小时。涡喷-8初期有可靠性、维修性方面的多个问题,如高温起动和高原起动困难,压气机第1级转子叶片叶尖排气边掉块,火焰筒筒体冷却孔裂纹多,涡轮第2级导向器叶片固定螺钉断裂频繁等。当时轰-6险些停飞,经努力使发动机的可靠性和维修性提高到合理的水平。   
  机上燃油系统分为主系统和启动燃油系统。主系统又分左右两分系统,分别向两个发动机供油。燃油箱加注惰性气体,可抑制燃油爆炸,并设有紧急空中放油装置。机上设有主液压系统和刹车液压系统。主系统负责起落架收放、前轮转向,以及起落架舱、弹舱门的开启关闭。通信系统包括通信电台、短波指挥台、超短波指挥台、机内通话器和应急救生电台。机上还安装了空调及除冰系统。   
  前后气密舱的空调用来自发动机压气机的压缩空气进行增压和加温。为防止机翼前缘、发动机进气道前缘结冰,利用由发动机引出的热空气进行加温。垂尾和平尾前缘及飞行员、领航员前面的玻璃,采用电阻丝加热装置进行加温。电源系统由发动机带动的直流发电机、电池及变流器组成。
[img]http://wqzb.military.china.com/military/pic/1117155437405.jpg[/img]

轰-6的主要作战武器为多种普通炸弹,舱内正常载重量3000千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现役军机全集(图+文字说明)[2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