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唯诺诺007 2007-7-9 14:00
丛林魅影:C-123 突击运输机
白天的胡志明小道寂静安宁,昨夜长龙似的卡车车队消失无踪,仿佛一下子就被浓密的热带丛林吞噬,只听的到丛林鸟兽的骚动。突然远处传来螺旋桨飞机的隆隆声,转眼间一架施以丛林迷彩的 UC-123 运输机飞临上空。奇怪的是这架美军飞机并没有投弹扫射,而是在丛林上空盘旋。突然 UC-123 像是发现了目标,沿着胡志明小道越飞越低,同时机身和机翼下发出数道浓雾,飞机离去后,不详的雾气散发着水果味笼罩整个丛林。数周后,越共战士不断向上级报告,胡志明小道上几处地段两侧植被树叶脱落,运输车队遭受严重损失……
上述一幕出现在越战期间,美国空军实施了臭名昭著的化学战,大剂量使用落叶剂破坏植被,摧毁木薯种植园,希望这样可以使越共无藏身之处,并断绝食物供应。化学战持续了 9 年之久,至今仍对越南的环境产生恶劣影响。而美国空军用于执行喷洒任务的飞机——UC-123 也由于落叶剂而蒙上阴影,成为环保组织抵制的对象。
首架 C-123B(52-1627)于 1953 年初升空,蔡斯飞机公司的良好前景也吸引了投资者。1953 年 5 月,汽车业巨子亨利.J.凯撒(Henry J. Kaiser)购买了蔡斯飞机公司的少数股份。凯撒的凯撒-弗雷泽公司(Kaiser-Fraser Co.)此时正在密歇根州威楼峦(Willow Run)工厂按许可证生产费尔柴尔德 C-119“飞行车厢”(Flying Boxcar)运输机,显然他看好了蔡斯公司的研发能力,而蔡斯公司缺乏的正是大规模生产的设施,所以两方的合作是一拍即合。凯撒最终买下了蔡斯公司的大部分股份,这样他也就获得了 C-123B 的订单。
但凯撒的并购并没有给蔡斯公司带来好运。由于二战中凯撒在各个军工生产部门内树敌众多,1953 年 6 月 24 日美国空军通知凯撒在完成 C-119 的生产合约之后,将不会续签新的合约。这意味着他为了 300 架飞机的订单而买下蔡斯公司的努力付之东流。
美国空军将 C-123B 项目重新招标,马里兰州哈格斯顿(Hagerston)的费尔柴尔德发动机与飞机公司(Fairchild Engine and Airplane Corp.)雀屏中选,获得 302 架 C-123B 的新合约。费尔柴尔德接管了蔡斯已经生产的 5 架 C-123B(52-1627~1631),并负责进一步的研发与生产。费尔柴尔德在试飞 C-123B 期间,他们发现了存在方向稳定性问题,于是决定在垂尾根部安装大型背鳍。这成为费尔柴尔德 C-123B 的生产标准和识别特征。
费尔柴尔德生产的第一架 C-123B(54-552)于 1954 年 9 月 1 日在哈格斯顿首飞成功。费尔柴尔德抽出一架早期型 C-123B(54-565)作为测试机,用于实验改进的前起落架,包括收放机构和舱门。另外除了头几架之外,费尔柴尔德 C-123B 驾驶舱后舷窗的外形由半圆形改成梯形。初期型 C-123B 的飞行员和副驾驶一侧的舷窗是朝外打开,在后期型上(Block4 批次,54-576 开始)改为内部滑动打开。另外后期型 C-123B 的人员登机门轮廓也更加方正。费尔柴尔德 C-123B 翼展 33.53 米,全长 23.09 米,高 10.39 米。货舱长 10.67 米,容积 101 立方米。
C-123B 可以乘载 60 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或 55 名担架伤员。货物通过货舱后部液压舱门进入。在伞降任务中,伞兵可以通过后机身两侧的伞兵舱门空降。
.
1955 年初费尔柴尔德自筹资金,在蔡斯生产的第一架 C-123B(52-1627)的两侧翼尖上安装费尔柴尔德 J-44 涡喷发动机。推力仅 454 千克的 J-44 发动机原先用于靶机和导弹,费尔柴尔德希望这能增大 C-123B 的爬升率,或者增加在起飞时一具引擎失效情况下的安全系数。改装过的飞机在 1955 年 2 月 7 日首飞,试飞结果表明在单发满载起飞时的爬升率从 46 米/分增加到 152 米/分。
C-123B 在 1955 年 7 月装备北卡罗来纳州蒲柏空军基地(Pope AFB)第 309 部队运输大队,开始了在美国空军中漫长的服役生涯。服役后蔡斯 C-123B 原先“空中卡车”的绰号被美国空军以“供应者”(Provider)取代。这主要是出于为了区分蔡斯和费尔柴尔德两家的产品,另外“供应者”也更贴切 C-123B 投送部队到战场,和运送补给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