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go 2007-7-21 16:22
关于中央两次确定的36位军事家情况分析
[size=4]关于中央两次确定的36位军事家情况分析
军事家要中央来“确定”,这本身就很有中国特色,呵呵。
据说中央在1988年和1994年共确定过两批军事家,名单如下:
88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叶挺、李先念、杨尚昆、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段德昌、曾中生、许继慎、蔡申熙、左权、罗炳辉、彭雪枫;
94年:黄公略、方志敏、刘志丹。
这个名单咋一看,也差不多,基本包括了我军所有元帅、大将,和历史上突出的军事统帅。可仔细看看,似乎一方面是不全:有些人照理应该位列其中但不见名字;另一方面又有余:有些榜上有名的同志称“军事家”好像有点勉强。
所谓我党军事家,按理来说,应该在下列诸方面,或者其中之一或几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和成就:
(1) 战略思想
(2) 战役指挥、战术指导
(3) 军队和根据地的创建
(4) 军政建设,治军、带兵的能力
(5) 军事理论
根据我军的特色,当然还要包括:(6)军队政治工作
上面这个36人的名单,其中有些人,如谭政,显然是因为(6)而上榜的。这也没有错,毕竟,政治工作是我军一个鲜明的特色,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不能一概抹杀。而人称“政工元帅”的罗荣桓,其实在军政建设、创建根据地等方面功勋卓著,而且战役指挥并不见得弱。后期主要是文官搞经济的李先念,亦是起于戎马行武之中,有着骄人的军事生涯。
只是,如果根据这些条件,则显然还有一些人被忽略了。试举几例。
周逸群,黄埔二期,湘鄂边(洪湖)根据地和红二军团创始人之一,在军队内威信堪与贺龙比肩,党内地位则高于贺。元帅级的人物。
程子华,红25军政委,和吴焕先、徐海东一起领导了红25军长征。红25军长征不但有力地支援了其它主力红军的行动,接应了中央红军落脚陕北,也是唯一的一支长征结束时人数超过长征出发时的红军。抗战中是晋察冀根据地实际的主要军事负责人。解放战争中,是辽沈战役关键中之关键塔山阻击战的指挥者之一。大将级的人物。
项英,论地位和资历足够了。但由於皖南事变打了败仗,更由於被视为王明的人,现在我党就不算他军事家了。但比照方志敏,他如果上榜也不过分。
董振堂,红5军团军团长。五军团战斗力不亚于红一、三军团,同样是红一方面军主力军团。如果连非主力的九军团罗炳辉都是军事家,那董振堂当然应该榜上有名。大将级人物。牺牲壮烈,他一人就是整个红五军团悲壮历史的写照。好像是由於红五军团后来加入红四方面军,听命张国焘,所以现在对这支英勇的红军部队极少宣传。加入红四方面军又不是加入国民党或日本人,而且是中央决定的,不知为何始终有这么多顾忌。
和杨尚昆相比,陈昌浩显然更有资格。杨在战争年代的军旅生涯最辉煌的应该就是短暂的红三军团政委的经历。而据徐帅回忆,当年在红四方面军,陈总政委的威信是不低于徐帅本人的。这是红军最强的一个方面军的政委,比三军团政委高一大截子呢。
如果把张国焘也算上,当然要牵强一些。不过,若非政治斗争成王败寇,他一定会上榜的,就象毛周邓方。
比杨尚昆资历更老、更早做老彭的政委的滕代远,与彭、黄一起领导平江起义,创建红军有功。后来还做过华北军区副政委。不知为什么也不算军事家。当然他后期军事生涯不突出,也不知什么原因似乎不太受重用,还望知情者指出。
上面说到一方面军的军团长差不多都是军事家。那么,二方面军的副总指挥、六军团长肖克呢?还有,四方面军的军相当于一、二方面军的军团。但由於政治上的原因,四方面军很多军长以上的干部如程世才、倪志亮、孙玉清、陈海松、许世友等等,后来名气都远不如一方面军的军团长们(彭、林、罗等),现在当然也就排不上号了。只有一个李先念入选。但当年他们的重要性是不亚于林彪的。而李先念的入选,也并不是因为他当年军事上比其它军长政委们更突出,而是因为他晚年政治上的辉煌。李先念固然不弱,其它人也绝非等闲之辈。如程世才,就曾被马家军称为西路军中唯一猛将。
至於后起之秀们,有些在军事上造诣很高,但论资排辈,还是轮不上。多的就不列举了,只一个邓华、一个韩先楚,就强过那36人中的某些位吧。
看来这个名单的确定,政治考量一定有许多,不能单单从“军事家”这三个字的字面意思去理解啊。 [/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