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fly2008 2007-7-28 09:11
大清最大的军工厂——江南制造局江南制造局
[size=3] 大清最大的军工厂——江南制造局江南制造局(今上海江南造船集团公司)由两江总督曾国藩和江苏巡抚李鸿章于1865年(同治四年)创办,是近代早期中国规模最大的军工企业。
早在1863年,曾国藩就派容闳赴美国购买机器,准备建立新式机器制造厂。是年,李鸿章也在上海设立韩殿甲制造局、丁日昌制造局,并雇英人马格里建立松江炮局。此三局称炸弹三局,规模很小,仿照西法生产炸炮、炸弹。1864年春,李鸿章派丁日昌在上海寻购外国工厂机器,准备在试办炸弹三局的基础上,兴办一座大型的军火工厂。1865年6月丁日昌在上海虹口购得美国人佛而士开设的旗记铁厂(Thos Hunt &Co.),建立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将丁日昌局、韩殿甲局并入,后又接收容闳从美国朴得南公司(Putnam Machine Co.)买回的100余台机器,并委派丁日昌、韩殿甲、冯烃光、王镕钧、沈保靖共同管理局务。9月29日,清廷正式批准江南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局)成立。
江南制造局建立后,因虹口厂地房租价银过高,场地狭窄无法扩展,加上驻地洋人反对在该地区制造军火,所以1867年5月,从虹口移设城南高昌庙。
江南制造局移设高昌庙后,建设规模逐渐扩大。初购地70余亩,分建锅炉厂、机器厂、木工厂、洋枪楼(附设于机器厂内)、铸钢铁厂、轮船厂、熟铁厂,另在陈家巷建火箭分厂,以后不断购地建房,添置机器。1869年设制枪厂、汽锤厂,1878年改汽锤厂为炮厂。1879年设炮弹厂,1881年设水雷厂,1890年设炼钢厂(中国最早的炼钢厂)。此外,在龙华镇设有子药分局,于1874年设黑火药厂、1875年(光绪元年)设枪子厂,1892年设栗色火药厂,1893年设无烟药厂(中国最早的无烟药厂)。至1894年,江南制造局占地面积达1100余亩,员工约3000人,生产规模和员工人数,都居当时全国军工厂之首。
江南制造局主要产品有:
火炮生产。1867年至1877年以生产钢、铁前膛小口径炮为主,品种有12磅子、16磅子、32磅子生铁炮,12磅子田鸡炮,12磅子、24磅子铜炮等。1867年至1873年间,生产出9磅子后膛熟铁来福炮1门,此为中国最早生产出的后膛炮。1878年至1886年,火炮生产向钢膛熟铁箍前膛饱和前膛重炮发展。钢膛熟铁箍前膛炮,系仿英国阿姆斯特朗式钢膛熟铁箍前膛炮制造,有40磅子、80磅子、100磅子、120磅子和180磅子等品种。其中1878年仿造的40磅子钢膛熟铁箍前膛炮是中国制造的最早的钢炮。1887年停造前膛炮,火炮生产向后膛发展。是年,仿造出180磅子阿姆斯特朗式钢膛熟铁箍后膛炮。1888年,火炮生产又进一步向全钢后膛炮发展。是年仿造出7磅子、80磅子、250磅子阿姆斯特朗式钢炮和180磅子阿姆斯特朗式全钢要炮。1890年至1893年,仿造出800磅子阿姆斯持朗式全钢后膛炮4门,此为江南制造局生产的口径最大的全钢后膛炮。1892年,火炮生产又向具有较高发射速度的快炮发展,并从原来的架退式火炮发展到管退式火炮。是年,仿造出40磅子全钢船台炮,此为中国最早的管退式后膛炮。1897年至1898年,又先后仿造出2磅子、3磅子、6磅子、12磅子等小快炮和380磅子升降地阱大口径钢炮。1898年后,各种后膛大炮因生产周期太长和耗用工料太大而停造,继以生产2磅子至100磅子后膛快炮为主。1903年,各种小口径快炮被认为落后,逐渐停造。1904年,张之洞提出江南制造局以造150毫米口径船台炮和75毫米口径陆炮为主。1905年,仿造成功德国克虏伯式14倍横闩75毫米口径移动式管退山炮。1907年又仿造成功克虏伯式15倍螺闩、横闩式75毫米管退山炮,但其性能不及14倍75毫米山炮,故确定生产14倍75毫米山炮,年产约12门。1867年至1911年,江南制造局共生产各种火炮l075门。
枪械生产。江南制造局是中国最早采用机器生产步枪、马枪的工厂之一,初以生产单响前膛枪和后膛枪为主。1867年仿造成德国11毫米口径单响毛瑟前膛枪和美国13毫米林明敦单响边针后膛枪,其中林明敦单响边针后膛枪为中国生产的最早的后膛枪。1883年仿造成11毫米单响毛瑟后膛枪和美国11毫米单响黎意后膛枪。1884年将林明敦边针枪改为10毫米口径中针枪。1890年,将黎意枪口径改为8毫米,称黎意新枪,即转入以生产黎意新枪为主。1891年,综合舆地利曼利夏连珠快枪和英国新利枪、南夏枪三种枪的优点,研制出8毫米5响快利连珠后膛枪(简称快利枪)。1892年,黎意新枪停造,专造快利枪。1898年,开始仿造德国1888年式7.9毫米口径毛瑟枪。1901年,快利枪停造,转造7.9毫米毛瑟枪。1907年试造成6.8毫米口径毛瑟枪,但仍以生产7.9毫米口径毛瑟枪为主。自1867年至1911年,江南制造局共生产各种枪支7.6414万支。
火药生产。江南制造局是中国早期采用机器生产西式黑色火药和无烟药的工厂。1874年,开始批量生产黑色火药,至1904年共生产233.15万公斤。1893年开始生产栗色火药,至1904年共生产52.38万斤。1895年开始生产无烟药,至1911年共生产17.44万公斤。1904年后,黑色火药、栗色火药停造,无烟药产量加大。
其他生产品种。各种枪弹,1867年到19U年共生产9369万发;各种炮弹,1867年至1911年共生产166万发;水雷、地雷,1874年至1899年共生产15lo个;钢料,1891年开始冶炼,至l 911年,共生产8000余吨,品种有炮管钢、枪管钢、枪炮机件钢、炮架器具钢等;轮船,1868年8月造成第一艘轮船,命名“恬吉号”(后改名“惠吉号”),至1885年共造成15艘,以后专事修船,1905年局坞分家后,江南制造局未再建立修造船业务。江南制造局也是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器设备的工厂,从1867年至1904年共制造各种机器692台(座),其中车、刨、钻、锯等机床249台。
此外为培养技术力量和传播科技知识,江南制造局附设有广方言馆、翻译馆、工艺学堂。广方言馆原是李鸿章于1863年奏设的上海语言文字学馆,1869年并入江南制造局,每期招生80名,四年华业,主要开设国文、英文、德文、算学等课程。翻译馆设十1368年,聘请英国人伟烈亚力,美国人博兰雅、玛高温等传教士翻译西书,局中徐寿、徐建寅、华荡芳、华世芳等参加翻译和整理。1868年至1907年,翻译馆共译西书160种、l075卷,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科技等方面,其中科技书籍居多,内有部分介绍兵器和兵器制造的书,这些译书对帮助了解西方文化,特别是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工艺学堂设于1898年,由广方言馆裁撤改设,后改为兵工学堂,每期招学生50名,学制四年,学习国文、英文、算学、绘图、化学、机器等课程。毕业的学生,有的由总理衙门选调赴京,有的留沪、宁两地学堂任教,有的担任制造局中的员司。学堂虽然规模不大,但它是中国设置最早的兵工学堂,在培养生产技术力量上起了一定作用。 [/size]
sex010 2007-7-28 13:56
江南制造局开创了中国近代兵工业的先局,为中国培养了众多的有些人才。在历史上有不可磨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