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免费注册无需恶意攻击,有时间做点别的有何不好

服务器2号 服务器3号 服务器5号

申请VIP无广告,支付宝,微信,USDT!
在线客服请尝试以下不同链接如果进不了的话在线客服(1) (2) (3) (4) (5) (6)
(7) (8) (9) 实时开通

查看完整版本: 从老爷到楚囚:上海外国人进日本集中营

狼弟弟 2007-11-1 15:19

从老爷到楚囚:上海外国人进日本集中营

“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年纪大的人坐在小凳上敲砖头。他们都是旧上海的大班,从公共租界来的大商人和前英国官员。珍珠港事件之前没人能想象这些整天由中国下属和仆人服侍的重量级人物会干如此艰苦的体力活。”……

上海从大班到楚囚

“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年纪大的人坐在小凳上敲砖头。他们都是旧上海的大班,从公共租界来的大商人和前英国官员。珍珠港事件之前没人能想象这些整天由中国下属和仆人服侍的重量级人物会干如此艰苦的体力活。”——《上海男孩 ,上海女孩》,第5章。

从1943年1月到1945年8月,日本侵略军在上海设立盟国侨民集中营,关押英、美国等国侨民六千多,涉及十余国,历时两年七个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发生在上海的影响极大、极其重要的世界性事件。

集中营设立

上海盟国侨民集中营,日文名称是“上海敌国人集团生活所”,英文名称是Shanghai Civil Assembly Center,抗战胜利后中文习称“上海盟国侨民集中营”。

上海集中营始设于1943年1月,但此前已经作了一些酝酿与准备。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日军占领上海租界,加大对上海英、美等所谓敌国侨民的控制。

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前,日本就已经考虑在战争爆发以后如何处置在中国的英美侨民及其财产问题。1941年11月22日,日本亚细亚第一课提出《国际形势骤变时在支敌国人及敌国财产处理要纲(草案)》,对战争爆发后敌国人的处置问题提出意见。草案提出,如果国际形势骤变,对于在中国的敌国人及敌国财产的处理,“应以相互主义为指导,国际法为准则,并致力减轻我方负担,善加利用,避免无益的破坏与散逸”。所谓相互主义,就是敌国如何对待日本,日本也如何对待敌国。文件中提出,对于在中国的敌国人,“应置于帝国军队的监视之下,其居住及旅行应受到限制。军事上,在必要情况下,应对有可能被编入军队以及其他有可能于我有害的敌国人予以拘留”。对于专业技术人员, “其技术及经验可以为我方所用者,应保障其生活,在一定条件下维持现状加以利用”。

按照这一原则,日本支那派遣军司令部于1941年11月27日撰写了机密文件《在支敌国人及其敌国权益处理要领(草案)》 。1941年12月7日,即战争爆发前一天,日本外相东乡给在南京的代理大使日高发出特急、极密电报,对战争发生以后如何处置敌国领事、敌国人提出要求。其中对于一般敌国人的措施包括:特别要求宣誓不做出于日方有害的行为,搬家、旅行需要得到军部的批准;邮件要经过审查,非加密电报采用许可制;禁止升扬国旗;监视一般敌国人;禁止集会演讲。

1941年12月8日,日军占领上海租界后,宣布英国、美国、荷兰、比利时、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巴拿马、古巴、南非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侨民为敌性国侨民,并根据上述原则,向英国、美国、荷兰等驻沪领事馆派兵,停止这些领事馆的一切业务,关闭、封存了无线电设备,将领事馆人员收容集中管理。同时,日军对英国、美国、荷兰等国的驻沪银行进行接收清算,对所谓敌性国企业,则以“军管理”的名义进行侵占,第一批军管理企业就有64家。

1942年1月20日,日军宣布对上海英美等国侨民进行人口登记。其时,上海有英国人5865名,美国人1369名,荷兰人152名。9月20日,日本占领当局规定,从10月1日起,敌国侨民凡满13岁者均须佩戴红色臂章,臂章宽10厘米,上以一个英文字母代表国籍,美国为A,英国为B,荷兰为N,其余小国为X,日本留用的工部局英美人员也不例外。日军同时规定,凡佩戴这类臂章者,不得进入戏院、电影院、舞厅、夜总会、回力球场、跑马厅等公共娱乐场所。

1942年10月,日本军事当局决定对于在中国敌国人,采取分别对待的措施,对“拘押者”和“集团生活者”进行区别,对涉嫌从事间谍活动者、特别是可能对军方造成危害者实施拘押,对其余人实施集团生活。

1943年1月24日,日本驻沪领事馆制订《在沪敌国人集团生活所实施要纲》,决定对于与日本处于交战国关系的英美等国在沪侨民收容进集中营,但是菲律宾人、印度人、马来人、缅甸人、持有英美国籍的日本人、中国人以及荷属印度人除外,对于那些与日本断交国家的人民,将视对方国家的态度采取相应的举措。当时估计将被收进集中营的人有7750名,决定在上海设立八个集中营,另在扬州设立一个集中营,也属上海集中营范围。

1943年1月29日,集中营正式启用。1943年4月底,第一阶段收容告一段落,八个集中营共收容英美等国侨民5258人。1943年9月19日,大约900人乘船离开了上海。这次欧美人撤离以后,日本占领当局对上海集中营人员进行调整,浦东、沪西、龙华等处集中营的收容者发生较大变动,由扬州集中营收容的一部分侨民也被移往上海。1943年10月中旬,上海集中营收容人员为5706人,1943年11月底为6155人,1944年9月底增加到6200人。这些人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荷兰、比利时、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苏联、葡萄牙、挪威等。被关押者,年龄最小的为6个月,最大的为88岁。

集中营历时两年零四个月,直到1945年8月日本宣告投降才结束。

集中营分布

上海盟国侨民集中营一开始为八个。1943年9月,原属于轴心国的意大利同英美签署了投降停战协定,随后,日本在上海设立了专门关押意大利人的集中营。这样,集中营就增加到9个。浦东、龙华两集中营规模最大,人数最多。

集中营一般用铁丝网与外部隔绝,门口设有岗亭。有的集中营(如沪西第一集中营)由于铁丝网不牢,处于居民比较多的地方,容易与外部发生接触,曾发生被收容人员成功逃脱的事件,也曾发生成功向外递交书信事件。

日本占领当局对集中营实行军事管制。侨民进来时,严格限制携带物品数量。进来后,必须宣誓服从管辖,不从事任何违反集中营制度的事情;侨民在集中营,每20人或10人编为一小队(有的称班),每小队设一小队长;各小队分属若干大队,大队设大队长;小队长、大队长均由被收容的侨民中产生。每个集中营设“集团生活所”所长一名,事务主任一名,嘱托、巡查若干,均由日本人担任;每天在所内隔一小时进行一次巡视。

进集中营时才10岁的Betty Barr回忆她进营的细节:

离家前几周,我所感兴趣的是对于搬进集中营所做的准备。允许每人带四件行李,没提到行李大小有什么限制。于是,父母叫来中国的包装工人,他们的技术非常纯熟,把一大堆东西堆在我们四张床上,包括床垫一起用藤条缝合上。行李中有:一张折叠桌、四把折叠椅、被褥、蚊帐、桶、锅、壶、珐琅盘子、杯子、刀、叉、勺子、开瓶器、园艺工具、木制搓衣板、扫帚、簸箕、抹布、一个室内用的罐子。

由于不知道究竟会在里面呆上多久,我们尽可能多的带了罐头食品,还有书、游戏等,尤其是对于我来说特别重要的玩具,甚至玩具床也带了。每一件行李上都标有营号。4月10号进驻集中营的人属于第22列,我们全家的编号是:22/225(爸爸),22/226(妈妈),22/227(Dick),22/228(我)。

我们于早晨七点半出发,包了三部人力三轮车驶向哥伦比亚俱乐部——我们集中的地点。

大巴来了,告知我们每人按编号上车。秩序很好,没有逃跑或尖叫发生。上午十点半,我们动身了。大多数大巴都有一个日本警卫,惟独我们的那辆没有。车上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认为是度假出游去,旅途中愉快的聊天,但是稍大些的Dick和我,都很安静。

我们驶过霞飞路,路过徐家汇大教堂。离开法租界后,路变的肮脏而颠簸,小村庄被稻田围绕着,灌溉水渠纵横其间。最后我们到达了目的地——龙华C.A.C(公民集合中心),我们集中营的官方名字。集中营离古代的龙华塔不远,先前是(现在也是)上海一所著名的寄宿制学校——上海中学的校园。1943年的时候,它还被铁丝网围着。

我们驶进前门时,约1000多名已经到达那里的同胞在最近处两栋房子的屋顶上向我们挥手致意,蜂拥而至欢迎我们的到来。但是我们没有发现其中有认识的朋友,站在人群中倍感孤独。

我们十人一组被引进主楼,父母则要签名宣誓。

随后有人给了我们配给卡和房间号码,并告诉我们在外等候再一次集合。英国集中营的代表A先生和日本集中营的指挥官Hayashi先生发表了简短的讲话。Hayashi先生说他在英国被关押过七个月,所以他深知我们面临的艰难困苦。他看上去是个善解人意的先生。

讲话之后,我们前往新住处。一家四口被分配到G 楼(一栋两层红楼)二楼角落的一间朝西朝北的房间,只有12英尺乘14英尺大小,比愚园路我自己的房间还要小,但至少全家能单独在一起,享有私密空间。后来,我们得知许多户人家不得不共用一间房间,大多数单身汉只能挤在50多人一间的长形宿舍里。

sex010 2007-11-1 15:53

这帮外国人真是够倒霉的,落到日本人的手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老爷到楚囚:上海外国人进日本集中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