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服务器迁移已顺利完成! 网址全面启用 https

服务器2号 服务器3号 服务器5号

申请VIP无广告,支付宝,微信,USDT!
在线客服请尝试以下不同链接如果进不了的话在线客服(1) (2) (3) (4) (5) (6)
(7) (8) (9) 实时开通

查看完整版本: 惊世之密 中国破译了“偷袭珍珠港”密电吗?(

猪猪爱甜心 2007-11-30 18:24

惊世之密 中国破译了“偷袭珍珠港”密电吗?(

[size=4]   长期以来,流行的说法是:日本偷袭珍珠港密电是军统局破译的,本文否定了这个说法,其主要依据是一本逃过“文革”抄家厄运的珍贵笔记。
   
    解放后在大陆的一些曾在军统局任过职的人员著述,如《军统内幕》、《戴笠与庞大的军统局组织》、《戴笠轶事》等,都说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发生前,军统局破译出日本海军将要偷袭珍珠港的密电,由驻美国使馆副武官、军统驻纽约站站长肖勃通知美国海军,美国当局怀疑是中国挑拨日美关系,未引起重视,以致酿成严重后果。这种说法,似合事实并流行,实际是不对的。
   
    这种流行说法出错的原因,是把“军委会技术研究室”与“军统局特种技术研究室”这两个不同的单位混为一家。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国政府中,有好几个部门都先后设有密电研究组织,侦收和研究日本的密电电码,从中截取情报。如“军委会密电研究组”、“军委会机要室密电股”、 “交通部电政司电检所”、“军统局特种技术研究室”、“军政部研译室”等。1940年4月,蒋介石为集中对日本军队电讯密码的破译力量,下令合并上述各单位,成立“军委会技术研究室”,设于重庆南岸黄桷垭的刘家花园。任命交通部电政司司长温毓庆为该室中将主任,军委会机要室主任毛庆祥为少将副主任,军统局第四处处长、特种技术研究室主任魏大铭为少将副主任。
   
    合并后的“军委会技术研究室”,各派为了争夺领导权,相互攻讦,乃至激烈冲突。先是1940年夏,温毓庆被挤走,魏大铭担任了代主任。魏大铭一上台,就秉承戴笠的意旨,一心要把“军委会技术研究室”控制在军统特务的手中,首先下令,要全室人员各交二寸半身照片三张,企图把所有人员强行拉入军统组织,遭到温、毛两派人员的抵制。继又由戴笠出面请客吃饭,进行拉拢,也未能达到目的。最后特务采取了迫害手段,魏大铭指使秘书室人事股长,从人事档案中,将温毓庆的亲信,该室秘书王维钧、三组组长杨肆、五组组长施家干三个人的照片取出,随函送到卫戍部稽查处,说这三个人有“通谍嫌疑,要求派人监视”。稽查处复函说“本处人手不足,无力承担此项任务,若确必要,可由贵室自派军统人员就近监视”,这封复函发至“军委会技术研究室”,不料被秘书王维钧本人拆阅发现,在毛庆祥的支持下,王等三人邀约了该室34名组、科长和专员,联名写报告给蒋介石控告魏大铭,并附上稽查处的函件。蒋介石也有意让自己信任的毛庆祥在 “军委会技术研究室”负实际责任,即下令撤掉魏大铭在“军委会技术研究室”的任职,命令戴笠将其调回军统局。1941年3月31日,蒋介石另派毛庆祥为代主任。毛庆祥上台后,留下来的军统特务又对毛处处为难,毛庆祥再向蒋介石告状,蒋再下令,在“军委会技术研究室”的百余名军统人员,全部退回军统局,并宣布,以后“军委会技术研究室”的一切事务,军统局不得过问。
   
    自此,“军委会技术研究室”的一切活动,都与军统局没有任何关系。魏大铭等一批特务人员回到军统局后,戴笠又重新组建了一个“特种技术研究室”,仍然干着密电研究破译活动。此时,“军委会技术研究室”与“军统局特种技术研究室”,已是两个不同的单位,但不了解情况的人,容易把二者混淆在一起。
   
    “军委会技术研究室”的池步洲破译了日本偷袭珍珠港密电。
   
    在“军委会技术研究室”中,有一人名叫池步洲,1908年生,福建闽清人,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曾在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工作,并与日本姑娘白滨英子结婚,生有一子二女。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出于爱国赤诚,毅然冲破重重阻力,挈妇将雏回到祖国。1939年2月,正值何应钦准备在军政部内组建破译日本军事密电的机构,池步洲应邀参加,担任了军政部军用无线电总台第43台主任,不久改称军政部研译室,池仍任主任。经他摸索、研究,破译了日本外务省外交密电的电码,从中收集到一些很有价值的日军情报,获得军政部颁发的光荣奖章。1940年4月,池步洲领导的军政部研译室奉命并入“军委会技术研究室”,合并后的原军政部研译室的人员,受到排挤,都被安排至该室第一组内任科员,只任命池步洲为“荐任技正”,地位在科长以下。毛庆祥主政之后,为了抵制室内温派人员的消极怠工,要池步洲带领原军政部研译室人员,在“军委会技术研究室”内成立一个专员室,任命池步洲为“主任专员”。
   
    1941年5月开始,池步洲在破译的日本外交密电中,发现日本外务省与檀香山日本总领事馆的往来电报数量突然剧增,被破译出的有六七十封,内容总的是,日本外务省多次要求檀香山日本总领事馆报告:美军舰艇在珍珠港的数量、舰名;停泊的位置;进、出港的时间;珍珠港内美军休息的时间和规律(答复是 “星期天”);夏威夷气候情况等。他把译出的电报交给组长霍实子,霍也很重视,指示池步洲继续密切注意日本有关珍珠港的往来密电,一有破译立即上报,并且指示池步洲每月专就此事写出报告,上报侍从室。池步洲按指示每月写出报告,并将有关内容摘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在“文化大革命”红卫兵抄家中,这个笔记本有幸逃过了劫难,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下面抄录的两则电报,就是记录在这个笔记本中当时日本外务省与日本驻檀香山总领事馆的往来电报:
  其一:发报:檀香山,喜多总领事
   
    收报:东京,外务大臣
   
    日期:1941年5月13日
   
    电文:
   
    (一)11日停泊在珍珠港的舰艇如下:
   
    战舰11艘 重巡洋舰5艘 轻巡洋舰10艘 驱逐母舰2艘 驱逐舰35艘 潜水母舰1艘 潜水艇12艘 运输舰15艘
   
    (二)航空母舰××号,由两艘驱逐舰护航,正在××海域航行中。
   
    其二:发报:东京
   
    收报:檀香山
   
    时间:1941年9月24日
   
    等级:绝密
   
    电文:今后你必须尽量按下列所示,报告舰艇活动状况:
   
    (一)珍珠港分5个水域:甲水域(佛德岛与武器库之间)乙水域(佛德岛之南及西)丙水域(东流之江面)丁水域(中央流之江面)戊水域(西流之江面及其通路)
   
    (二)军舰与航空母舰只须报告其在港停泊者。
   
    (三)扼要说明舰型、舰种。
   
    (四)凡有二艘以上的军舰靠港时,盼照实登记。
   
    池步洲又于12月3日破译出一份日本外务省致日本驻美大使野村吉三郎的特级密电,主要内容是:
   
    (一)立即烧毁各种密电码本,只留一种普通密码本,同时烧毁一切机密文件。
   
    (二)尽可能通知有关存款人将存款转移到中立国家银行。
   
    (三)帝国政府决定按照御前会议决议采取断然行动。
   
    池步洲破译出这份密电后,激动不已,结合他半年多的时间里所破译的日本外务省与檀香山日本总领事馆的往来电报,他已感到日本要对美国“采取断然行动”了,他把这份密电立刻交给组长霍实子,并说出自己的判断:(一)日本对美进攻的地点可能是在珍珠港;(二)发动战争的时间可能选择在星期天。霍实子也同意这样的分析,当即提笔签署意见;“查‘八·一三’前夕日本驻华大使川越,曾向日本驻华各领事馆发出密电:‘经我驻沪陆、海、外三方乘出云旗舰到吴淞口开会,已作出决定,饬令在华各领事馆立即烧毁各种密电码电报本子’,说明日寇已决定对我发动全面战争。现日本外务省又同样密电饬令日本驻美大使馆立即烧毁各种密电码本子,这就可以判明日本已经快要对美发动战争了。”对于这个重要情报,霍实子也不敢怠慢,马上送交代主任毛庆祥,毛阅后,立即亲自送到侍从室。
   
    据蒋介石侍从室第六组组长唐纵在1941年12月5日所写的日记记载:“三日东京东乡发往英领各地领事电称:‘电报密本O密O密各留存一份,其他全部焚毁之,完毕后,立即以明电Haruna示知,又秘密及重要文件,全部焚毁之。以上系准备不测时而考虑者,仍希宁静。’查此种电报,‘八·一三’前夕,日外相亦曾致电青岛、济南、广州等地,着急焚毁密本。今忽见此电文,其将临于日英美战争,可想而知也。”唐纵的这则日记所记,日本外务省发出的密电,与池步洲所记,虽然收报单位有所不同,但所记发报时间都是12月3日,也就是珍珠港事件爆发前的5天,所述电报内容也大体相同,唐纵日记中的判断也与霍实子的签署意见相吻合。
   
    又据当时曾在侍从室第六组任职的张令澳解放后所写的材料称:“当时技术研究室破译的情报一律均须送至侍从室第六组处理,绝不能自行对外。笔者当时在第六组就是负责研判用毛庆祥名义送来的技术研究室的情报”,“到了这年(按:指1941年)的12月上旬,技术研究室又破译了日本外务省的一份紧急通知。内容是电告日本驻华盛顿、旧金山、夏威夷、纽约等地的使领馆,限期销毁各类重要文件,准备撤侨。我们签注意见是:‘速送外交部密告美国大使高斯,并电告我驻华盛顿武官郭德权转达美国军方’。蒋介石批‘可’。但美方回答说:美日谈判已陷入僵局,国务院已知道日本撤侨计划,美国也准备同时撤侨。似乎美方尚未意识到日本对其突袭的意图。”“从上述过程可以看到,当时重庆政府仅告知美方日本的侵略意图,而并没有告知日本空袭珍珠港的确切日期。外界所传实在是以讹传讹而已。”
   
    一些在台湾的原军统局人员发表的著述中,没有记录军统破译日本偷袭珍珠港密电一事。
   
    曾任军委会技术研究室代主任、军统局第四处处长兼军统局特种技术研究室主任的魏大铭,曾发表过《评述戴雨农先生的事功》一文,文中写有《戴先生对通讯之运用与保密有其独到之处》和《破译专家温毓庆的不辞而别》两个专节,如果魏大铭本人或是他的部下,有这一辉煌成绩的话,他绝不会舍此殊荣,而不去表功。又如曾任军统局武汉区区长的唐新(字良雄),写有一本《戴笠传》,从书中可以发现,他在写作过程中,使用了原军统局的大量文件材料,在《戴笠传》中,专门有一章《戴笠重要武器之一——电讯》其中有一个小节,《惊人的破密工作》,在这里也没有记载此事,他们也都未敢揽功。
   
  [/size]  由此可见,当时破译日本有袭击美军珍珠港海军基地动向密电的,是军委会技术研究室,具体破译的人是池步洲。这一功劳不能算在军统局头上。

woaikong 2007-11-30 19:02

其实呢,我觉得是不大可能的。。。。大家觉得呢

ass王世刚 2007-11-30 20:41

几年前就说过这事,纯粹是为了某些人的心理需要,无暨之谈。

mjlov 2007-11-30 20:55

事实上,美方不需要中方的帮忙。因为他们连自己破译的情报都不需要。还记得金梅尔的从容吗?罗斯福和美国军方需要的只是国会和全体国民的愤怒,从而为参战打开绿灯。

wkntnn 2007-12-1 09:45

buguanshishuyunagebumende,bijingpoyile.

[pp=yaokan]电脑没装五笔吗?打拼音不受欢迎的。而且你的拼音不分隔,太难认了。[/pp]

[[i] 本帖最后由 yaokan 于 2007-12-1 10:21 编辑 [/i]]

llmmlichao 2007-12-1 10:41

楼上的说的真是一语中的,当时日本已经侵犯了美国在东南亚的利益,两者之间的矛盾已不可调和,开战是迟早的

chenwenqq 2007-12-1 14:38

wkntnn貌似有用拼音回帖的习惯。今天见了好多个,真有毅力!
劝下兄弟改了吧,要是惹了巡警和版主一个一个的去扣分,你真的完了。
同意4楼的说法,美国人的侵略性太强了,就像现在这样,国力够强大,随便编个理由就敢向主权国进攻。
珍珠港时期国力还不够强,所以胆量有限,应该是需要合法理由的。

stronger2006123 2007-12-1 22:44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与美国的参战是密不可的。所以许多年以来,美国把自己当着救世主,想主宰世界。其实在祸害世界、祸害人类。

sex010 2007-12-2 14:35

这件事听说过,我相信是真的。补充些资料与大家共享。
闽清穷书生池步洲 破译偷袭珍珠港密电
9月3日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到今年止,抗战胜利已有61个年头,在那段生死一线的岁月里,有过许多无名英雄,福建闽清县三溪乡的溪源村里,一位叫池步洲的人就是其中一个,他在1941年破译了日本即将偷袭珍珠港的密电,有人说他相当于前方作战的几十万大军,也有人说他是一张克敌制胜的绝密王牌。

  日前,记者深入池步洲的出生地闽清和他生活过的上海采访,了解其鲜为人知的特殊经历。

  意外破译
  偷袭珍珠港密电

  “早就听说珍珠港事件密电曾被中国人破译,破译之人叫池步洲,福建闽清人。”作家吴越没有想到自己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与传说中的中国特工池步洲相识了。他说,池步洲破译珍珠港密电整个经过,当时的国民党机要部密电破译组组长霍实子可以证实。上个世纪80年代,霍实子偶然遇到池步洲,并给池步洲写了一封证明信。

  “我联系过池步洲,他还送给我他的回忆录,”作家吴越说,翻开这本手写的回忆录,里面最为石破天惊的内容是池步洲写下了自己如何破译珍珠港事件密电的经过。

  1941年12月3日,池步州突然截获了一份由日本外务省致驻美大使野村的密电:1.立即烧毁一切机密文件。2.尽可能通知有关存款人将存款转移到中立国家银行。3.帝国政府决定采取断然行动。结合此前截获破译的檀香山与东京之间的几十份密电,池步洲作了两点估计:一、发动战争的时间可能在星期天;二、突然袭击的地点可能在珍珠港。蒋介石看后,倒吸一口凉气,并立即向美军通报。

  4天后,震惊世界的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军基地事件如期发生。据后来解密的二战资料显示,美国人当时显然把池步洲提供的这个情报看做是奇思异想而感到可笑,他们不相信池步洲具有获得这种重要情报的能力,于是对此信息未加理睬。

  池步洲传奇人生
  留学日本嫂子卖嫁妆资助他

  这个福建闽清的年青人是如何走上这条不同寻常的特工之路呢?记者来到闽清三溪乡溪源村池步洲的出生地采访了他的侄儿。

  “池步洲就出生在这个小屋里。”池步洲侄儿池宜雍指着一间破旧不堪的小屋说,1908年2月18日,池步洲出生后和七个哥哥姐姐就生活在这里。他小时家境很穷,没有上学,其母亲和他说等他五哥回来,就让他上学。

  池步洲10岁的时候,他的五哥和五嫂使他的人生发生了根本的转折,五哥和五嫂资助他上学,他用了3年时间完成了小学课程,之后考入福州英华书院(今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顺利上完了中学。

  “叔叔对数字过目不忘,记忆力好,妈妈觉得他是可造之材。”池步洲侄儿池伯鼎说,是他妈妈卖了嫁妆让叔叔到日本留学的。

  1927年前后,18岁的池步洲前往日本,上了两所大学,分别学习经济和机电,1934年春,池步洲从早稻田大学工学部毕业,此时,他遇上了一个日本姑娘白滨英子。

  抗日救亡坚持携妻儿回国

  据池宜雍介绍,当时池步洲和日本姑娘的婚事遭到两方家庭反对,但两人还是在压力下结婚了,而此时,中日两国的关系越来越紧张,两人结婚没多久,泸沟桥事变爆发,抗日战争正式开始,池步洲坚持回中国抗日,而妻子白滨英子要跟随丈夫到中国,这就意味着她将与白滨家族决裂。

  1937年于7月25日,他毅然携妻及三个子女自东京赴神户,搭乘轮船仓促赴沪。上船之际被日本警察扣留在码头上。幸妻弟及时来到码头送行,最后才能登轮。

  池步洲回国后,径直前往南京,投奔国民政府。不料抵南京后,才发现国民党政府各机关早已撤退殆尽,其认识的许多留日同学一个也没找到。所幸当时国民党政府设有华侨招待所,对留日学生归国抗日者,可以免费供应食宿,他们一家五口才得以栖身有所。

  恰巧此时,比池步洲早半年回国的留日同学陈固亭也住在华侨招待所,其身份为陕西省政府社会处处长。同学相见,倍感亲切,畅谈数日,各抒抱负,均以国难当头参加抗日为己任,见解一致。

投身特工走上破译密电之路

  “研究破译密电码,池步洲算是最最适当的人选了。”作家吴越说,当时陈固亭告诉池步洲:中央(指国民党)要找留日同学研译日本密电码,你意如何?委员长(指蒋介石)说了,谁能译出日本密电码,等于前方增加几十万大军。

  当时,池步洲才29岁,满腔爱国热情,特别为“等于前方增加几十万大军”一语所激动,就答应了。陈固亭遂带池步洲到中央调查统计局,通过关系把池步洲安排到局总务组机密二股,侦收日寇密电码,以便进行研译。事后才知道当时蒋介石下令各机关物色留日人才,从事日本密码破译工作,池步洲就是中统局特务机关物色的唯一留日学生。

  从此,来自闽清偏远山村的贫穷青年池步洲,开始了他传奇般的特工生涯,成为后来令日寇东京大本营闻风丧胆的密电码破译专家。
破译密电

  数学知识使他无师自通

  “破译密码需要天才,池步洲就是破译密码的天才。”作家吴越说。

  当时池步洲才刚刚30岁。他发现收到的日军密电,基本是英文字母、数字、日文的混合体,字符与字符紧密连接,除了从报头(TOKYO)能判知它是发自东京外,如果用常人的眼光看电文的内容就是一堆乱码。

  一天夜里,池步洲琢磨着眼前的大量日军密电,突然一个个英文字母组合跳到了他的眼前,(MY、HL、GI……)这些在电文中反复出现的字母究竟代表什么呢?是标点符号?是语气词?有没有可能代表着数字?池步洲作了统计,发现这样的英文双字组正好有十组,极可能代表着0123456789,如果这个猜想正确,那么这一点点发现,就是密电这个暗堡的突破口,但哪一个是0,哪一个又分别对应123456789呢?

  池步洲的数学天才使并没有学过密码专业的他,对密码有一种无师自通的敏感。他发现人类使用数字,不论买东西还是借钱,总喜欢凑个整数,九角凑一块,九块半凑十块,喜欢用数字一,少用数字九。

  根据这一发现,池步洲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想:他将这十组假设的数字代码使用频率最高的MY定为“1”,把频率最低的GI定为“9”,另外,日军密电中的数字,很可能是军队中的部队番号、兵员数目等。于是他到部队进行核对,由此他找到了越来越多的突破口。

  归隐闽清
  闽清县为他立碑

  抗战结束后,池步洲不愿意参加内战,带着妻儿回到家乡闽清。

  “叔叔带着妻儿回到闽清老家,就住在这座楼里。”池步洲侄儿池宜雍带记者参观了池步洲曾居住过的房子。

  在珍珠港事件、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的40多年里,许多人不知道,池步洲曾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做出贡献的事迹。据池步洲侄儿池伯鼎介绍,晚年的池步洲被选为上海市长宁区政协委员,受聘担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后来,他陪伴妻子回到日本安度晚年。2003年2月4日,池步洲在日本神户逝世,享年96岁,他的骨灰被带回中国。《蒋介石的绝密王牌——池步洲传奇》一书记载了他传奇的一生。

  2003年抗日战争胜利58周年之际,闽清县在台山公园为这位抗日功臣、破译密电专家立碑纪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惊世之密 中国破译了“偷袭珍珠港”密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