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榜 短消息 big5 繁体中文 找回方式 手机版 广 广告招商 主页 VIP 手机版 VIP 界面风格 ? 帮助 我的 搜索 申请VIP
客服
打印

拥有重炮的黑龙江虎头要塞日军覆灭记

购买/设置 醒目高亮!点此感谢支持作者!本贴共获得感谢 X 3

拥有重炮的黑龙江虎头要塞日军覆灭记

凡是到过虎头的人,都游览过虎头军事要塞。当人们走进那潮湿阴暗斑驳陆离的水泥隧洞时,凉风飕飕,毛骨悚然,面对用中华儿女血肉之躯筑成的战争机器,无不感到心灵震颤,深深的耻辱和巨大的愤慨油然而生。但是,许多人却不知道,在这片土地上曾发生过一场水陆空立体作战,它以一千多名苏联官兵的生命和两千多名日本关东军守备队官兵的生命为代价,终止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枪声。比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整整迟缓了11天。使这里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终结地。

  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也是一段颇具神秘色彩的历史。

  日军侵占虎头秘密修建要塞

  虎头,是黑龙江省虎林市的一个边陲小镇,坐落在完达山的余脉虎头山上,面临乌苏里江,与俄罗斯联邦的伊曼市隔江相望。二战中,它一直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地。一九三三年日军侵占虎头后,便在这里住扎重兵,秘密修建虎头地下要塞。侵华日军认为,“虎头恰似正对符拉迪沃斯托克和乌苏里斯克咽喉的匕首,又像直插苏联滨海边疆区心脏部的长矛枪尖。不能不看到虎头作为天然的桥头堡,凭借周边的大沼泽地带,完全可以抵制敌人的奇袭和机动作战”。一语道破了日军的天机,这里是进攻苏联的桥头堡。虎头被日军侵占后,按照日本帝国主义对苏作战的计划,不能不把这里视为军事要地。特别是虎头的地形在军事上更为重要,虎头镇北的猛虎山由三个山丘构成,远眺,有虎尾、虎身、虎头之分,如凶猛的卧虎之态,形象极为逼真,高昂的虎头,隔江雄视着俄罗斯的伊曼市、伊曼铁道桥、西伯利亚铁路及前苏联的萨里斯基军事区。这里可以直接渡江进攻苏联;可以支援绥芬河、东宁正面的日军主力向苏联海参崴地区进攻;可以阻止从伯力南下增援的苏军;可以切断对面苏联的铁路、公路、水路运输。日军在虎头区域主阵地的猛虎山是由东、中、西三个山丘构成,周围是沼泽地带,形成难以通行的天然屏障。猛虎山阵地为虎头要塞的中枢部,日军虎头国境守备队司令部所在地。地下工事以中猛虎山为中心,由山底向东、西猛虎山延伸,长达8公里。之后,延伸到虎北山和虎啸山,形成了巨大的地下隧道网络。隧道宽、高约3—4米。所有覆被,均用3米厚的钢筋水泥浇铸,工事上面的自然植被茂密,不见一点人工痕迹。在山地的表面开有出入口、枪眼、炮眼、反击口、换气孔、观测所等几十条横竖通道,像蜘蛛网一样的山底下向各处延伸。

  地下要塞五脏俱全,成直角走向的几个大曲廊联络地下深处的指挥室、士兵休息室(日军称栖息所)、伙房、浴池、粮米库、弹药库、发电所、电话总机房、扬水站、升降竖井等。在地面上,利用山地、丘陵的有利地形,筑成环形的、便于出入,便于观察和便于平面主体发射火力的阵地。

  在要塞工程外围,筑有野战工事和飞机场。

  要塞在山体中,分为四个地区,各自形成可以单独进行攻防作战的设施。

  日本军国主义为了鲸吞中国的东北,进而吃掉苏联远东大片国土,豁出血本在这里部署了大量的兵力,配备了先进的武器。1938年3月,日军编成的第四国境守备队,是一个旅的编制,号称满州31部队,又称满州948部队,司令官几任均为少将。1945年7月,日军改编临时国境守备队,从满州国第5方面军所属部队调入兵员800人左右,建立满州第15国境守备队。下设6个步兵中队,一个工兵中队,一所陆军医院,总兵力为1500人。虎头除日军外,还有一部江上伪军,驻守在舰队船坞左侧的二层楼内,称办事所,主要任务是为江上过往炮舰供应物资。

  日军为了在作战时炸毁乌苏里江对岸苏联的西伯利亚铁道桥,1941年从日本东京湾要塞运来了大坂工厂制造,射程20公里,日本陆军唯一重型武器,40厘米口径的榴弹炮一尊,每发炮弹重1吨。在各阵地还装备了各种远射程炮。

  虎头筑垒地域,是日军在东北海拉尔、绥芬河、东宁、瑷珲等地修筑的永久性工事之一。日军将其夸耀为“东方的马其诺防线”,“可坚持6个月不怕围困的坚固要塞”。

  日军构筑虎头要塞的劳力全是从中国关内及东北招骗和抓来的劳工,也有一些是中国军队的被俘官兵(日军称这些人为“特殊工人”,是未被解放的奴隶之意)。他们是在日军枪刀的威逼下从事非人劳动的,他们的最后结局都是极为悲惨的。

  日军为了绝对保密,假借举行庆祝竣工的宴会,将劳工和被俘人员集中在猛虎山西麓(猛虎谷)的洼地里,宣称这是对他们庆功犒赏。有的被俘军官已识破日军诡计,想躲逃,却被抓回,强行赶到洼地。宴会在进行到高潮时,有的人已觉察到灾难将要降临了,便欲逃离,日军机关枪突然从山顶一齐向洼地扫射起来,宴会在机枪的火舌喷吐中顿时化作了血腥屠场,尸体叠压、血流成河、目不忍睹。

  日本守备队为了掩饰这惨绝人寰的罪恶,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立即将洼地填平了,消除了一切痕迹,想使冤魂们永远不见天日,永远不能控告他们的罪行。

  日本技术人员在完成工程后,虽然被放回国,但长期遭受宪兵的监视与审查。
1945年8月初,日军又把速射炮,曲射弹道炮,迫击炮各数门,由东安(今密山市)运抵虎头。然而日军南方战线失利,虎头第十五国境守备队于是接到了将要塞里大量弹药调往南方的命令。守备队虽然心有抵制情绪,但还得执行命令。于8月5日和8月8日分别从虎北山弹药库和西猛虎山弹药库搬运出重机枪子弹、迫击炮弹、野炮炮弹和速射炮弹等大量的弹药,装满了两列货车,于8月9日运往东安后方。

  之后,关东军又下达命令,除无法拆卸搬运的大口径炮外,猛虎山和虎东山所有重炮立即拆卸运回日本,用于本土决战。

  虎头第十五国境守备队,由于兵员的不足和弹药被调及重炮被拆运,已处于惶惶然之中了。

  苏军强行渡江进攻虎头要塞

  1945年,虎头上空笼罩着战争的阴云,恐怖气氛让人们窒息。炮弹会随时夺去人们的生命。8月6日,位于虎头西南方乌苏里江畔的新桥国境监视哨,被苏联红军挺进队突然包围,虎头国境守备队立即下达了战备令。

  1945年8月8日11时58分,苏联萨里斯基军事区重炮(15厘米口径榴弹炮)突然打出第一发炮弹,击中了完达车站背后的仓库,引起爆炸。巨响震撼了整个虎头镇,烟尘弥漫,一片浑黑。

  8月9日,已遭到一次炮击的虎头国境守备部队更加惶恐不安。1时5分,集结于伊曼附近的苏联炮兵,突然用他们的16门20厘米口径的重型榴弹炮一齐向虎头日军阵地开火。在炮击日军的同时,苏联第57边防总队的边防军,乘坐汽艇和小船,渡过乌苏里江和松阿察河,对日军的所有哨所进行袭击,经过一个小时的激战消灭了260名日军,占领了日军的江边哨所。

  苏军开始炮击日军时,因日军守备队长西胁武大佐去掖河(今宁安市)日本第五军部开会未归,守备队由该队的炮兵队长大木正代为指挥,因而使得日军有些惊慌和紧张,一些下级军官惊慌失措。

  在苏军的炮声中,大木正进行紧张的部署,决定进入要塞。士兵们把大炮拖到了要塞,但由于入口处忙乱不堪一时又无法达到指定的地点,直到天色微明,士兵们才进入了预定的阵地和地下工事。

  这次苏军的突然袭击,给日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虎头筑垒地域的道路、地面工事、日军营房、通讯设施、铁路和车站均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使日军的警戒部队和司令部中断了联系。晚6时30分,苏军的炮火再次猛烈袭击,对日军地面军事目标进行了摧毁性打击。这是苏军渡江前清扫障碍的炮击。

  苏联边防军占领了日军所有的江边哨所后,天空阴云密布,接着下起了滂沱大雨。雨水淹没各处的小路,松阿察河水已经暴涨出槽,给苏军渡江渡河后的继续推进造成困难。但是苏军没有改变原先的作战计划,兵分三路强渡乌苏里江:一路在距虎林县城东南60公里的倒木沟、东林子一带横渡松阿察河(乌苏里江支流);一路在距虎头北面约30公里的小木河、阿布沁河口一带横渡乌苏里江;一路直插虎头西南的黄泥河、月牙一带,切断了虎头通往虎林的交通线。南北两路相互形成了对虎头要塞两翼策应的阵势。

  苏35集团军的步兵66师和363师渡过松阿察河后,面前一片沼泽地,无法行进。35集团军指挥部立即给步兵66师地带内调来一个工程兵营和三个步兵营,从步兵363师地带内调来一个工程兵营和两个步兵营,开辟急造军路,使这支军队顺利地通过沼泽地带。

  在伊曼方向,苏军经过15分钟的急袭射后,苏炮兵也开始对虎头地域的工事进行等速射。苏空军49架伊尔—4轰炸机在50架歼击机的掩护下,对虎头筑垒地域的工事连续轰炸了两个小时,并强击了日军炮兵连。

  是日7时左右,苏军在炮兵火力的掩护下,乘汽艇于虎头日军前哨阵地强行登陆。日军集中了各种火力进行狙击。但由于苏军的炮火掩护力强,先头部队在日军密集的枪炮声中登陆成功。这时苏军35集团军1085团夺取东江边码头的战斗也打响了。11时左右,从月牙、黄泥河方面迂回的苏军也进入了日军虎啸山阵地前沿的飞机场附近,并很快攻占了虎啸山麓。与此同时,一部分苏军正向石切山和小临江台进攻,虎头要塞处于兵临城下的严重态势。

  8月10日,苏军决定再用空中优势和重炮给日军毁灭性打击。虎头筑垒地域内,到处都有炮弹在爆炸,地下要塞多处混凝土掩体出现了严重的崩裂。18时许,苏军以坦克开路,指挥陆军从三个方面发起第一次总攻。

  日军守备队员虽然只有不足1500名(此外还有军属、开拓团员、满铁社员以及避难家属1200余人)。但火力装备较强。如猛虎山主阵地,有40厘米大口径火炮1门,16厘米口径加农炮6门,加上野炮、速射炮、曲射炮、迫击炮,共计24门。

  日军动用了重武器,开始了疯狂的反击。费时6年构筑的大口径火炮开始启用。炮兵第一中队4小队于8月9日用40厘米口径的大炮打响了第一炮。对准苏联境内的军事目标就发射了11发炮弹。据幸存者回忆,这门具有巨大威力的大炮在发射时,将阵地震得天摇地动,耳膜欲穿。炮塔前的遮蔽林被削去了一片,旋风将大树连根拔起,旋上天空。整个阵地烟尘弥漫,一切都被浓黑色裹起来,这里成了浑浊的世界。
 其它阵地上,日军也动用了所有的武器、人力向苏军反击。因此,苏日开战虽已数日,强大的苏军却未能攻下虎头要塞。

  日军不仅正面对苏军作战,夜间还组织夜袭队,偷袭苏军营地。在战斗的紧要关头,日军不惜一切代价组织敢死队与苏军拼搏,因而使苏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如当年虎头镇的居民、至今仍然健在的姜老说,他逃难时是躲在虎西山西面飞机场旁边的草甸子里,他目睹了一场苏日的战斗,苏军一片片地倒下了。那天是8月10日,苏联军队开始向虎西山的日军阵地进攻。开始时,苏军勇猛地向上冲去,日军躲在山上的工事里向苏军还击。苏军虽然一个接一个的倒下去,但还是冲上了高地,并在高地上插上了红旗。可是转眼间,就从工事中冲出了一些日本鬼子,疯狂地向苏军冲杀过去,苏军便倒了一片,余下的也就退下出来,红旗也被鬼子拔去了。

  在日军的阵地上,多次形成反复的拉锯战斗。日军在战事失利的情况下,战地司令官大木正大尉竟下令炸毁无线电,他在军官们面前叫嚷,在险恶的时候,要实行全员玉碎。他命令部队在隧道里的多处都安放上了50公斤重的炸药包,一旦战斗无望,就引爆自毁。决心与苏军死战到底。

  苏军攻占猛虎山要塞日军被全歼

  1945年8月19日这天,是虎头要塞日本国境守备队最悲惨的日子。这一天,苏军采取了大规模、严厉的军事行动。早晨,苏军一举占领了东猛虎山顶,并在那里设置了前进观测哨,然后动用了所有可以投入作战的装备。各种炮对准猛虎山阵地无休止的轰击,阵地上炮弹的爆炸声接连不断,一片轰鸣。巨大的块状物和片状物在烟尘中被抛向高空,天地间成了混浊的一体,颤栗不止。地下要塞各处的混凝土掩体在猛烈的震动中,出现严重的崩裂,伴随着崩裂发出了可怕的巨大的声响。

  猛虎山阵地处在混浊的爆烈的世界中。

  是日上午11时,苏军载有“卡秋莎”机关迫击炮的战车开进猛虎山日军的军用道路,然后对准猛虎谷的炮塔进行猛烈的炮击,几乎炮炮击中目标,炮塔处分崩离析,尘土飞扬,烟雾弥漫,遮天蔽日。

  守备队的40厘米口径大炮,炮身在发射百余发炮弹后,炮身已经发生炸裂。其余各类巨炮也没有炮弹了。于是他们用“发射炸药”的办法向苏军轰击。

  傍晚时分,几十辆苏军野战重炮车队,从虎头镇边的树林子边缘向日军的主阵地靠去。日军见已无力反击了,便惊慌的钻进地下要塞,但阵地仍然是苏军轰击的目标。

  半夜时分,天上下起了倾盆大雨,但苏军仍然没有停止攻击。

  20日拂晓,在猛虎谷炮塔阵地,山西荣少尉带领几名士兵从炮台的地下道爬了出来。炮兵第二中队计有22名官兵因进入地下道早,也在活着。晚10时,他们爬出地道,向腰营沼泽地逃去……

  其他阵地的地下要塞,仍然有活着的日军。

  苏军攻占了猛虎山日军阵地后,枪炮声在乌苏里江畔完全消失了,除了虎头筑垒区域炮火留下的累累痕迹外,便是一片和平景象。

  但是,在猛虎山要塞区后方的虎啸山还有50余名的日军幸存者,其它要塞里也仍然有活着的日军。虎啸山的幸存日军由于他们与主阵地早已失去了联系,所以对主阵地猛虎山的情况一无所知。他们未见到苏军的踪影,向大虎啸山派出的侦察兵也未发现苏军的踪影。他们欢呼雀跃,认为战争结束了,从未被炮火摧毁的地下要塞里爬出来。

  休战状态持续了三四天。在这三四天中,这支日军未得到任何友军和苏军的消息。有人提出:“虎头已经不行了,为了我们即使从全军整体考虑,机动作战也是非常有效的?”

  但津久井准尉却极力反对:“不行!没有得到猛虎山或后方上级机关的通报,不能采取任意行动。我们必须死守虎头”。

  于是,他们将毁坏在平顶山边的第一速射炮搬运进地下要塞中,将其修好。他们为有了一门速射炮而高兴,认为战斗力又加强了!

  8月23日,他们突然接到了通报“猛虎山上发现了敌军!”接着他们发现位于山腰的要塞入口有苏军的卡车。与此同时,猛虎山各处腾起爆炸的浓烟,爆炸声接连不断。他们料定是威力无比的强大的炸药在爆炸。继之,烟尘更加猛烈地腾空而起。

  更远的虎东山阵地情况也是如此。他们意识到了,猛虎山和虎东山两地守军即将被全歼了。

  8月24日,他们发现苏军在月见台官舍地附近布置了阵地,沿途经常有队伍在调动,在官舍下边的洼地又配备几门迫击炮。他们休战的幻想完全破灭了,宁静的世界又一次被击碎。

  他们将修复的速射炮运抵平顶山缘,利用傍晚暮色的掩护,对准苏军迫击炮阵地连发三炮。然而因炮对镜的损坏,而未击中目标。但是,由于他们重新点燃的战火再无法熄灭了,苏军的迫击炮随后向平顶山轰击起来,接着便对平顶山实施包围,灭顶之灾吓得他们立即又退缩到要塞里去。但是这种藏头露尾的做法,无论如何也挽救不了他们覆灭的命运。

  由于苏军过高的估计了平顶山的守备力量,在这次攻击行动中,投入了庞大的兵力,对虎啸山、平顶山实施包抄攻击。
  8月26日拂晓,龟缩在地下要塞里的50余名日军官兵,突然得到报告:“敌人来了!”于是,要塞里出现了混乱不堪的局面,吵吵嚷嚷地开始运送炮弹,整理作战地图和机密文件。

  刚到7时,大虎啸山的岗哨进来报告:“虎西山下的苏军步兵部队,开始大规模移动”。接着又有人报告,说苏军的重炮和野战重炮,从虎头镇方向开进月见台官舍背后、砂利取山的隐蔽地点。

  到早晨8时,他们又发现苏军在虎啸山周围地带布置了阵地。配备了重迫击炮20门、20厘米口径榴弹炮4门,15厘米口径榴弹炮6门,大约有二个大队1000余名步兵呈密集队形散开。

  之后,他们又发现虎林公路拐向腰营的路上有重炮车和弹药车在进行。

  日军的50余名官兵感到死亡即将临头。

  9时,苏军炮兵队已达到腰营桥一线,距他们只有2000米左右了。

  惊恐中的日军终于迎来了苏军炮火的猛烈轰击,重炮弹一颗接一颗地在他们阵地爆炸,整个阵地上是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大地如地震般地震荡着。

  炮击持续了20分钟,突然停止了,苏军步兵开始行动。激烈的枪声不绝于耳,流弹嗖嗖地飞来飞去,顽固的日军从洞里冲出来进行垂死的抵抗,把手榴弹向苏军抛去。然而苏军攻击得更加勇猛。这时,突然从侧面冲出了一支日军来,原来另外的洞里还有活着的日军。于是手榴弹爆炸声,机关枪扫射声交织在一起,双方展开了殊死的搏斗。

  1945年8月26日下午3时30分,虎头日军守备队仅剩的53名官兵被苏军活捉,第二次世界大战,终场帷幕终于在虎头这里落下了,这次战斗整整比二战结束的时间拖后了11天。

  这11天,使日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让他们付出了2000余人的生命(日本守备队为1387人,除53人生还外,余者全被苏军歼灭,另外的死难者是日本避难的侨民)。这场残酷的战争也夺去了1000余名苏军官兵的生命。

  世界人民将永远记住侵略者的罪恶!

  侵略者的灵魂将永远被钉在人类历史的耻辱柱上!

点此感谢支持作者!本贴共获得感谢 X 3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1 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