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退伍已经快八年的军人,对于部队的改革也一直比较关注,但对于最近出现的一些改革措施,确实有些个人不同的看法,一是不是严格要求内务整理,一是今天早上刚看到的,说要取消队列和报数。
说实话,当年在部队的时候也的确觉得这些东西没有什么用,觉得一个军人,整天叠什么被子,整天走什么队列,这些东西根本就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当时也一直非常的反感这些东西,特别是在新兵连的时候,这些东西就是考核的内容之一,而且是非通过不可的,还记得当年因为队列走不好,吃了不少的苦头,也因为新被子叠不平,不知在上面倒了多少水。当时认为,军人就应该做军人的事,多训练一下打枪,多训练一下体能,多训练一下格斗就可以了,这些才是上阵对敌的必要。
后来回到地方,也时常从事一些部门管理方面的工作,往往发现地方上的人太有个性了,没有部队的人好管,也没有部队上的人好用,更没有部队上的人守规矩。为什么呢?曾经做了一些试验,当一群下属你完全以人性化的方式管理的时候,完全把这些人只当做工作上的同事的时候,往往这些人是最不好管的,也是最懒散的;而通过一些形式化的细节,则能很好的改变这一现象,比如说每天早上固定开个早会,比如说规定每天上班时办公桌上的摆放要按固定的标准,比如上班一定要打领带等等,通过这些细节的实施,人员的积极性和纪律性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效率也高了许多,也更好管理了。
有过管理经验的人应该都会有上面的感觉,往往一些看似无关的细节和形式性的东西,起到的作用却是巨大的。军人做为国家的保卫者,主要的责任是保卫国家,最直接的技能就要会打仗,从这一点来讲,叠被子和队列确实没有太大的作用。但是,我们应该更清楚,除了基本的能力之外,作为一个军队,更需要的是精神性的东西,拿中国部队来说,这个精神性的东西就是纪律。纪律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靠一两本条例所能形成的,靠的是平时的各种细节培养出来的,这也正是中国军人为什么注重内务和队列的原因之一。
现在地方上经常有误解军人的说法,一方面可能是这些年来军事体制改革改出的少爷兵确实让人不满意,另一方面也是地方上一些人的自以为是。部队注意细节,每一个细节都是荣誉,都是可以用生命去换的,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军队才有了不同于其它国家军队的使命感和超强的纪律性。有很多人喜欢拿中国军队的训练同美国军队的训练相比,而事实上,这是完全不同的,美国军队里因训练死了一个人,都会全国皆知,中国军队里,死人是有指标的,是正常的;美国军队里有人权,军人可以不服从命令,中国军队里从不在乎一个人的想法,只有集体的荣誉;美国军人在危险面前有权投降,中国军人唯一的出路是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这里并不是说美国军人不如中国军人,只是想说,每个国家的文化和环境不一样,中国无法保证每个单兵都武装到牙齿,那么,就只能在纪律上更为严格,目的是为了让所有的军人都能在战争中以生命来保卫国家的安全。
内务和队列是长军威,提升军人形象,形成良好纪律性的必要,从心理学上讲,就是利用每天的重复来不断的给自己暗示,在潜意识里形成纪律至上的观点,从而能更好的执行任务。九八抗洪时那些往激流里跳的军人,没有没有平时的这些训练,谁能连眉头都不皱一下就献出生命?
中国军队讲究"雷厉风行,令行禁止",这些都是要靠平时严格的纪律约束才行的。记得以前当兵的时候,军姿一站就是两三个小时,而且夏天站军姿的唯一要求就是站到倒下,也正是这些看似无用的东西,才养成了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性格。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很多人在去部队之前,跑五公里是不可想象的,但刚去新兵连后,走几次队列,叠几天被子后,都能跑了,而且就算是在跑的过程中受了再重的伤,流了再多的血,也不会流半点泪,也必会完成任务。事实上,这些内务和队列都是对人体潜能的一种激发过程。
军队不相信人权,也不应该有什么人权,这是我一直的认识,想要有战斗力,就必须以超常规的方式来训练。很可惜,在2000年以后的部队就不允许打兵了,还骂也不许骂,更别说做一些强迫性的事了。正因为如此 ,纪律也就散了,也就出现了所谓的"兵痞",也就产生了众多的少爷兵。
个人始终认为,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不只在于技术层面,更在于精神层面,更在于对纪律的严格要求上,而这一切都来自于平时对内务的严格检查,都再自于平时对队列动作一丝不苟的训练上。这些外人觉得毫无作用的东西,实际上是在训练军人的心,是在培养军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如果没有了这些,军人就只剩下体能和技能了,那么,军人也就不再是军人了,因为就体能和技能来说,军人永远不是最好的,比起运动员都要差不少。
常说军营是当过兵的一辈子忘记不了的,那么,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忘记不了呢?难道是那时锻炼出来的身体和学会的技能吗?当然不是,能让我们忘记不了的正是军队的作风,正是叠裤子和走队列形成的纪律感和价值观。取消了这些最为宝贵的东西,我们的中国军人还剩下些什么?我们的社会青年还有到军队去当兵的必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