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榜 短消息 big5 繁体中文 找回方式 手机版 广 广告招商 主页 VIP 手机版 VIP 界面风格 ? 帮助 我的 搜索 申请VIP
客服
打印

老山拔点作战纪实

购买/设置 醒目高亮!点此感谢支持作者!本贴共获得感谢 X 4

老山拔点作战纪实

84年,中央军委命令我边防部队对越实施自卫反击防御作战。我参加轮战的部队,根据敌我态势,创造了一种战法叫“拔点作战”, “拔点作战”就是主动出击,前出我方阵地对敌人的防御工事,实施快速打击,力求速战速决,并完全干净彻底消灭守敌,在最短时间内撤回,以最小代价,夺取最大战果。

董永安,这位来自西北农村战士的牺牲,在老山战场上再现了邱少云的英雄形象,激发了战友们对敌人的仇恨,突击队员们暗暗发誓,一定要为牺牲的战友报仇。

第二天凌晨7时整,战斗按预定时问打响。在我方炮火向后延伸的同时,突击队长(副连长)手臂一挥:发出冲击的信号。队长的话音未落,大家从阵地上一跃而起,象猛虎一样扑了上去,一下子把敌人全部堵在了23个屯兵洞子里。有的敌人还在美梦中就上了西天。有的敌人还未弄清怎么回事,就顷刻丧命,一些刚反应过来的敌人,自知大祸临头,龟缩在洞内,拼命地向外扔手榴弹,投爆破筒,企图摆脱困境。这下,正好帮了我们的忙。因为,狡猾的敌人在阵地上修了许多暗火力点,一些工事的洞口也用石头堵了起来,加之天刚亮,看不太清楚,一些隐蔽工事一时难以清剿。现在,敌人这么一来 ,反而给突击队员指示了目标。大家一阵高兴,哪里有敌人的枪声、响声、叫喊声,突击队员就扑向哪里。

突击三班担负打敌指挥所的任务。全班12名同志以机智灵活的战术动作,时而卧倒,时而跃起,躲过敌人的一阵阵机枪扫射,一发发炮弹的轰炸,交替掩护,从左侧插向敌人背后。敌指挥所设在一个长六米,隐蔽、坚固的天然石洞里。突击三班向洞顶投去五枚手榴弹,没有炸掉。洞内的敌人惊慌失措,疯狂地向洞外打枪,呼啸的子弹不时擦身而过。这时,左手已经负伤的排长,果断地命令身边的两名突击队员阻止敌人出洞,并掩护爆破手将两个五公斤重的炸药包投向洞顶。只听“轰隆!”“轰隆!”两声巨响,洞顶被炸塌陷了下去,洞内传出一片喊叫声。趁敌混乱之机,排长又迅速向里面投了两节爆破筒。随着爆破筒的爆破声,敌洞里全无声息传出。随后,他又带三名战士钻进烟雾腾腾的洞内,搜剿残敌。只见洞内的14名越军全部报销,其中有三个长着10公分长的串脸胡须,象瘦猴一样的军官,手里还抓着报话机就上了西天。洞内四部电台、两部电话机及大批枪枝被炸毁。后来,他们又一鼓作气,连续炸掉敌人的三个工事,摧毁了敌“60” 炮阵地,歼敌17名,缴获了两门60炮。

捣毁敌指挥所以后,敌人不是抱头鼠窜,就是乱喊乱叫,乱了套,突击三班抓住机会,迅速由左向右发展进攻。

二班与此同时,从右向左攻击,班长命令三名战士堵住洞口,防止敌人窜逃,命令机枪手占领有利地形,压制敌火力,喷火兵迅速绕到敌洞口,向洞内连喷两枪。顿时,洞内烈火翻滚、浓烟四起,两名爆破手趁势投进两节爆破筒,洞内五名敌人嚎叫着上了西天。战斗正激烈地进行着,突然一发炮弹在机枪手李源玺的身边爆炸,强大的气浪将他冲下山凹,头部、腰部被弹片击中。班长急忙过来给他包扎。他用力推开班长说:“班长,我不行了,别管我!左前侧,五米处,有一个敌人的暗火力点,快去。”说完,从身上取下手榴弹,断断续续地说:“我还能坚持,一旦敌人上来,就和他们同归于尽。”班长李国胜含着热泪,组织全班向他指示的目标冲击,炸毁了敌人的火力点,然后与三班汇合,截断了敌人的退路,使敌人成了瓮中之鳖。

突击队一班在班长王全友的带领下猛打猛冲,迅速攻占高地顶部工事。爆破手马占福紧跟在班长后面,向四号目标冲去。这是敌人的一个机枪工事,企图依托较强的火力阻止我前进。马占福依靠娴熟的动作,三滚两滚就跃进到了工事跟前,迅速将炸药包投了进去。只听“轰隆!”一声巨响,洞内三名敌人同机枪一起飞上了天。马占福带着胜利的笑容,继续向前冲去。这时一个暗火力点里的敌人发现了他,向他猛烈扫射。马占福腹部连中数弹,一下子跌倒在地,鲜血涌了出来,一截肠子也流了出来。他一咬牙将肠子塞进肚子里,取出急救包,抽出三角巾包住伤口。同时,赶快寻找敌人暗火力点的具体位置。可是,在他正前方一米多远的地方,一块大石头挡住了他的视线,他拖着受伤的身子爬到石头跟前,刚一抬头观察,敌人又从右侧打来一梭子子弹,他的头部中弹负伤,一下子昏了过去。一会儿,昏迷中的他被枪炮声震醒了,他看到敌人的机枪还在吼叫着,后面冲击的战友被压得抬不起头来,他十分着急。就用脚蹬手扒,艰难地向敌火力点一步步爬去。当他离敌火力点大约两米时,只见他两手猛的一撑,两脚使劲一蹬,一下子跃到机枪射孔的旁边,迅速拉燃爆破筒并塞了进去。洞内的敌人叽哩哇啦的乱叫着。可是,还没等马占福松手,洞内的敌人又把爆破筒推了出来。时间就是胜利,时问就是生命。马占福来不及多想,一下子扑了上去,用胸部顶住爆破筒,大喊一声“班长……”。话还没有说完,爆破筒就响了。火力点被炸掉了,洞内的五名越军全部毙命,强大的气浪把马占福冲下了山坡。年仅20岁的马占福,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铺平了胜利的道路.

马占福的英雄壮举进一步激发了战友们的杀敌士气,突击队员都高喊着“为马占福报仇”冲向敌人。

班长王全友一马当先,带领战士们向高地顶部冲去。当快接近高地顶部时,敌人两挺重机枪,几支冲锋枪疯狂向他们扫射,一时难以接近。王全友隐蔽在一块石头后面,用火力吸引敌人,同时指挥两名战士,绕过敌人视线,从两侧插过去,将四节爆破筒和两个五公斤的炸药包,投进敌顶部工事。随着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全班同志一涌而上,迅速占领了高地顶部。这时一名受伤的越军从石缝里钻了出来,刚探出半个身子,董贵眼疾手快,一个箭步冲了上去,骑在这名越军的身上,双手卡住了脖子,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这名越军就活活被掐死了。

战士延河,右眼、左腿负伤,战勤组的同志要背他下阵地,他死活不肯,对马排长说:“我还有一只眼睛,一条腿,我还能战斗。”马排长激动地点了点头,同意了他的请求。延河过去跟九人吵过嘴,和四人打过架,还受过处分。这次轮战中,在英雄事迹的感染和连队干部的教育帮助下,灵魂得到了净化,思想得到了升华,改掉了旧习,在战火中成长为一名坚强的战士。防御作战中,他身上三处负伤不下火线,一直坚守在前沿阵地。有一次,他负伤后,用匕首挖出腿上的弹片,忍痛跃出堑壕,绕到敌人后侧,用手榴弹歼敌两名。

战争总是要流血的,但在伤亡面前,我们的突击队员战士,没有一个害怕,没有一个装熊。机枪手李秋平战斗中被敌人炮弹击中,头部、背部、腿部20多处负伤。他拖着受伤的身子,爬陡坡,攀岩石,艰难地爬到了高地顶部,在他身后60多米长的地段上,留下了斑斑血迹。到顶部后,他跪着双腿,上半身靠在石头上,以准确猛烈的火力掩护突击队员战斗,坚持了一个多小时,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朋友们,这位从文县农村入伍的战士,是一位只度过两个新婚之夜的年轻战士。部队执行防御作战任务的前夕,组织上批准他10天假,让他回去看看年迈的父母,临返回部队的前五天,未婚妻突然提出要与他完婚。可李秋平怕自己在战斗中有个三长两短连累了她,没有答应。第二天,未婚妻对他说:“秋平,你不要担心,我是你的人,再大的打击我都能受得了,我只希望,我能成为一名军人的妻子。”在未婚妻的再三恳求和乡亲的劝说下,他们没有添新衣,没置家具,没摆酒席,剪了个大红喜字,举行了简朴的婚礼,入了洞房。李秋平只度过了两天的“蜜月”。没有顾得上与新婚妻子多说上几句热心的话,就返回了连队。临别时新娘把他送到村口,两人相对而立,默默无语。片刻,新娘从头上拔下几根头发,用手绢包好,塞在李秋平的手里,哽咽着说。“秋平,带上它吧,见到它。你就会觉得我在你的身边” 。缕缕青丝,凝聚着后方亲人对前线将士的无限深情。李秋平返回部队后,跟随连队上了前线。在第一阶段防御作战中,他在阵地上坚守了103天,和战友们一起打退了敌人24次偷袭、袭扰,他一人毙敌五人。在一次反敌偷袭的战斗中,左小臂被敌炮弹炸伤,住了五天院,伤未好,又上了阵地......。

军人也是凡人,也有七情六欲,也知儿女情长。谁不留恋小家庭的温暖、新婚生活的甜蜜。而前线战士更懂得一家不圆万家圆的道理,他们为了万家团圆,宁愿一家不圆也为了更多的情人享受新婚的甜蜜和家庭的欢乐,宁愿离妻别予,勇敢地走向血与火的战场。

还有这次战斗中牺牲的烈士张小弟,他的妻子侯晓梅按照丈夫的遗嘱,从陕西礼泉县老家寄来了一张汇款单,在汇款单的附言栏里,端端正正地写着这样一句话。“首长,这10元钱,是我为丈夫交的最后一次党费。”后来得知,这10元钱是侯晓梅从丈夫的抚恤费中拿出来的……。

经过1小时40分钟的激战,阵地上的23个屯兵洞、工事,火力点全部被炸(轰)毁。一举歼敌100多名,缴获敌重机枪、冲锋枪、火箭筒、60迫击炮、电台、手榴弹、枪弹、衣服等武器装具一批。

战后。

董永安被上级党委授予“邱少云式的英雄”荣誉称号;

马占福被上级党委授予“黄继光式的英雄” 荣誉 称号;

李秋平被上级党委授予“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荣誉称号。[

点此感谢支持作者!本贴共获得感谢 X 4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3 10:46